第一章

千年古蓮開花

1955年,中國的植物學界有一條重要的新聞:千年古蓮開花了!

這些古蓮的種子是1952年我國的科技人員在遼寧省新金(原名普蘭店)縣附近的泡子屯村一個舊池塘底下挖出來的。當時挖出來的蓮子的外皮已經變得很硬,簡直像小鐵蛋。

1953年,科學家曾把它們浸泡在水裏20個月,可這些古蓮子依然發不出芽。後來,科學家給古蓮子做了個小“手術”:用錐子在古蓮子的外殼上鑽了一個孔,然後再泡在水裏,結果僅過2天古蓮子就抽出了嫩綠的幼芽,而且發芽率高達95%。

1955年的夏天,古蓮開出了淡紅色的鮮花。當時人們在北京的香山植物園可以欣賞到古蓮的風采。其實它與人們常見的蓮花很相似,隻是花蕾更長些,花瓣更紅些。

科學家用放射性C14測定,它的年齡為835~995歲。

據報道,日本千葉縣曾發掘出2000多年前的古蓮子,而且經過培育,也發芽、開花了。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皮堅硬致密,像個小小“密封艙”,把種子密閉在裏麵,可防止外麵的水分和空氣滲入。也可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極為微弱,相當於休息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麵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便得以長期保存。葉子的奇異功能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在自然界裏,確實有能做無米之炊的“巧媳婦”,它能夠用水和空氣裏的二氧化碳為原料,借助陽光,製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糖、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是誰會有這麼大的本領呢?說起來大家都熟悉,它就是植物的綠葉。世界上如果沒有這些“巧媳婦”製造出大量的糧食、蔬菜、水果和飼料,那人類根本就無法生存了。世界上綠色植物的葉子多種多樣,千姿百態。葉子從外表看起來雖然千差萬別,但是,隻要太陽一照射到這些葉子上,它們都能夠在陽光的作用下將從空氣裏吸收來的二氧化碳和根部送來的水分,合成為有機物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葉子大小不同,生長的位置也不一樣,它們進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也有高有低。如小麥的旗葉進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就特別高,這已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注意。

旗葉就是小麥頂梢上最後長出來的那片葉子,它長在麥穗下邊,風一吹,就像旗子一樣迎風擺動,於是,人們把它稱為“旗葉”。

小麥的一生中在主莖上先後長出的葉片一共有19片,其中以旗葉的壽命最短,從吐葉到枯死隻有44天,比壽命最長的第三片葉的壽命短一半以上。旗葉的個子是最小的,可它製造出來的有機物質卻是最多的,約占小麥一生積累下的有機物質的一半。它對於小麥的生長、成熟,可以說貢獻是最大的。

為了揭開小麥旗葉光合作用效率特別高的秘密,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小麥葉肉細胞的結構,發現小麥的葉肉細胞形狀是千姿百態的,有的像一個山楂果,有的像好幾個山楂果串在一起那樣,中間有幾個細腰。還有一些細胞,個子很大,就像一串糖葫蘆那樣,中間有10多道環。小麥旗葉的葉子裏,大多數細胞都像糖葫蘆那樣,個子比較大,而那種小個子的細胞很少。旗葉裏的細胞個子比較大,數量比較少,這對於進行光合作用是有利的。因為細胞大,細胞之間的空隙也就大一點,這樣水分和二氧化碳氣體容易進入到細胞空隙裏,有利於細胞吸收,而且在對光合作用時產生的有機物質進行運輸時也占有優勢,可以很快把營養送到小麥籽粒裏去。這是旗葉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旗葉細胞裏的葉綠體之中,光合膜要比一般葉片裏的多2倍左右。光合膜多了,固定在膜上的那些酶也多,這樣就有助於吸收太陽光,光合作用的效率也就特別高。

揭開小麥旗葉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奧秘,對促進小麥增產有重要的作用。奇妙的探礦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