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草藥之王甘草
在中藥裏甘草可以說是應用最廣的一味藥了,例如在《傷寒論》的110個處方中就有74個處方用了“甘草”。我國明代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說:“諸藥中甘草為君。治72種乳石毒,解1200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因此難怪人們讚譽甘草是“中藥之王”了。
甘草是豆科植物,生於幹燥草原及向陽山坡,分布於我國西南、西北至東北部,為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根和根狀莖粗壯,皮紅棕色,羽狀複葉,花序腋生,花冠藍紫色。莢果鐮刀狀彎曲,整個植株密生短毛和刺毛狀腺體。
甘草的根含有甘草甜素和多種其他藥用成分。甘草甜素易溶於水,比蔗糖要甜50倍,即使在1/2000的水溶液中仍有甜味。學者發現甘草的藥理作用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它不但有較強的解毒作用,還有抗潰瘍、抗炎症、鎮痙鎮咳、降血壓、降血脂、抗癌作用等等。
甘草不僅是著名中藥,而且在糖果、卷煙、醫藥和啤酒製造工業中可作為調味劑。在蜜餞果品中,如甘草橄攬、甘草梅子、甘草瓜子等也都要用到甘草。長壽葉
幾百年以前,一位名叫喬治的歐洲探險家來到非洲西南部沿海一個叫鯨灣的地方。他在鯨灣附近的納米布沙漠見到了一片極為荒涼的景色:眼前一片黃沙和碎石,一點綠意也沒有。喬治感到十分失望,正準備返回去,忽然,他的眼睛一亮,發現沙地上居然有幾隻“大蘿卜”!
那“蘿卜”生長在寬而淺的穀地中,莖粗一米左右,高僅20厘米~30厘米,頂部像個大木盆。“木盆”邊緣是兩片厚厚的帶狀葉,寬約30厘米,長2~3米,彎彎地垂身兩側。“蘿卜”的生長雖然緩慢,但卻可以連續生長100年以上。因此,被人稱做“百歲蘭”。
冬去春來,百歲蘭的莖年年在加粗,到了開花季節,莖的頂部呈現出鮮紅色的穗狀花序。這種花主要靠風力傳粉,種子則生有“翅膀”,憑借著大風,飛到別處生根發芽。
終生生活在納米布沙漠上的百歲蘭,不僅不怕幹旱,而且還能長出巨大的葉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百歲蘭的根紮得很深,能吸到地下水。納米布沙漠瀕臨大海,來自海上的霧氣落在百歲蘭的葉子上也能成為露水滋潤植株。最粗的植物
相傳,古時有一位名叫亞妮的王後,一次興致勃勃地到地中海中的西西裏島遊玩。當她帶了一隊人馬來到埃特納火山附近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
隨從們抬頭四望,見四周並無地方可以躲雨,心裏不由犯了愁。正在這時,他們發現了坡前一棵高大無比的栗樹。那栗樹濃陰似傘,遮住了好大一塊地麵。王後及其100名隨從走了進去,卻絲毫不覺擁擠。栗樹為100餘人擋住了風雨,因而被王後親切地稱為“百騎大栗樹”。
“百騎大栗樹”到底有多粗呢?經過實地測量,它的直徑有17.5米,周長有55米。北美的巨杉和非洲的猴麵包樹可算是世界級的粗樹了,但巨杉的直徑最粗的也不過12米左右,猴麵包樹呢,也僅僅10米左右粗。
除了可供遊客觀瞻以外,“百騎大栗樹”的經濟價值極為珍貴。它的堅果含有大量的澱粉、糖、脂肪和蛋白質,既可炒食,又可加工成罐頭。產量高,質量也好,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如今,這棵“百騎大栗樹”雖然經曆了滄桑磨難,但仍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每年開花結果時,都能引來大批采栗子的人。最長的植物
20世紀20年代,一位植物學家深入我國雲南地區的原始森林。在那裏,他看到了一幅前所未見的景象:一個個藤圈密密匝匝地繞在樹木之間,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玩著莫名其妙的遊戲!
植物學家想:這地方人跡罕至,是誰有那麼好的興致繞出那麼多的藤圈?
他走近仔細觀察,這才知道造成藤圈奇觀的不是別人,正是大自然本身。
原來,這種藤條叫白藤,屬棕櫚科,莖隻有4、5厘米粗,但長度卻達200~300米,有的甚至達400~500米,堪稱世界之最。
白藤十分纖細,它們又是怎樣爬上樹梢的呢?奧秘就在於白藤的渾身上下都長滿小刺。風吹著細細的白藤在林間晃晃悠悠,一旦碰到了大樹,倒長的鉤刺就緊緊紮住不放。以後,白藤就一邊爬,一邊長出新的鉤刺刺進大樹表皮。它爬呀爬呀,待白藤爬到樹梢盡頭,它就折轉身子向下爬,接近地麵時又翻轉身子,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了天然的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