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腳印裏包含很多的東西,例如:警察追蹤罪犯,獵人追蹤野獸,都要對他(它)們的腳印進行認真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從中發現許多重要的信息,對罪犯的捉拿和野獸的捕獲都有作用。
科學家就是通過恐龍的腳印化石去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與環境的關係等方麵的東西。
根據恐龍的化石腳印中左右兩腳的距離和前後腳的步距,證實了恐龍的四肢收攏在軀體的下方,並與地麵垂直,就同大象和牛馬那樣走路,而不是爬行。
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平河峽穀的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了一群素食恐龍留下的腳印,這些腳印有時相距很遠,有時靠得近,似乎這些恐龍是在肩並肩地行走,一些幼年個體的小腳印重疊在大腳印上,看得出,年幼的恐龍是跟在成年的恐龍後麵走的。這些腳印中,有恐龍從幼年的係列腳印,顯示了恐龍在成長中體重增加時腳的形態變化。
恐龍專家們以恐龍的化石腳印為依據,又把高等數學和解剖學、形態學相結合,又根據恐龍的足跡的距離測量和估計了恐龍行走和奔跑的速度。另外,恐龍足跡還可能反映1億多年前的古生態環境。
恐龍和其它動物一樣,經常沿海岸湖泊、河岸行走,根據它們的足跡,就可以知道,遠古沿海岸線的輪廓。
加拿大的薩瓊特教授對恐龍足跡化石的研究表明,大型食肉恐龍在狩獵時喜歡獨來獨往,而小型食肉恐龍則喜歡成群結隊地狩獵。它們有一定的組織,有帶頭的首領,還有愛護幼仔的能力。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西部中生代的一片岩層上,曾發現過上百個恐龍的腳印化石。這些腳印告訴我們,1億年前的一天,在這個湖濱沼澤地上曾發生過一場血腥的恐龍大戰。交戰的一方是一條體型龐大的恐龍,另一方是一群小恐龍。經過混戰,大恐龍逮住了一條小恐龍,並把它拖走。
1939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格倫羅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腳印,它表明,有一條巨大的雷龍被一群肉食龍圍攻,而且可能已遭不測,因為在附近發現了一條引人注目的雷龍尾巴的拖痕。
1954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區大四家子西溝的一塊3平方千米範圍的山溝裏,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腳印化石。有趣的是它們的足尖大多是朝東的。科學家推測,成群的恐龍曾從這裏走過,也許東麵有水源,它們是去喝水的;也許它們正往東遷徙。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洛基山中的一塊岩石上,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恐龍在遊泳時後腿爪子蹬踩湖底時留下的抓痕化石。據研究,這是一隻巨大的肉食恐龍,它正在水中追趕它的獵物。
10多年前,在四川省資中縣,古生物工作者在一塊400平方米麵積的岩層層麵上,發現有48個恐龍腳印化石。從這些腳印得知,在1億7千萬年前,曾有4個種屬的恐龍在這裏活動過。恐龍腳印化石的模樣
人們對恐龍腳印化石的發現,早在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了,但是,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那些就是恐龍的腳印。為此,他們為這些恐龍腳印化石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18世紀初期,一位美國人在康涅狄格峽穀附近的紅色砂岩中,發現了許多恐龍腳印化石,但當時被當成是鳥爪的化石,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諾亞渡鳥的腳印,把《聖經》裏的故事強加到恐龍腳印上。
我國雲南省晉寧夕陽彝族自治鄉的彝胞有個習俗,當他們要埋葬死去的親人時,送葬的隊伍必須抬著棺材沿著一行“金雞爪”的方向走向墓地。後來古生物學家發現當地上說的“金雞爪”,原來是一行恐龍的腳印化石。
而早期的印第安人,他們穿著裝飾有三趾型的恐龍足跡的圍裙唱歌跳舞,反映了古代美洲居民對恐龍的足跡的崇敬之情。
恐龍的腳印有三趾的腳印和四趾的腳印,還有趾間有蹼的腳印。
三趾腳印看上去很像鳥或雞爪印,我國雲南省晉寧縣境內所謂“金雞爪”印就屬於這種三趾的恐龍腳印。三趾腳印中有的還像大象的腳印,這種大腳印很可能是蜥蜴類恐龍留下來的。
而像鳥或雞爪的腳印,有的是植食的鳥腳龍踩的,而有的則是肉食的獸腳龍踩的。
大型肉食性恐龍的前腳通常是三趾的,但有些進步的類型中,前腳隻剩下兩個腳趾,如霸王龍的前腳就隻有兩個趾,從足跡上看,大型的肉食恐龍的足跡的形狀都是長大於寬,左右對稱,成錐形。
從腳印排列特點分析,這些恐龍有四足行走的,也有兩足行走的。
恐龍的化石腳印大小不一,相差懸殊。小的腳印長不到10厘米,大的腳印長可達40-50厘米。
1982年在韓國慶尚南道一帶的海岸邊,發現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恐龍化石腳印,其中最大的長120厘米,寬64厘米,有普通辦公桌麵那樣大,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恐龍化石腳印。
這些特大的腳印是巨型恐龍腕龍留下的。從腳印大小推斷,腕龍的體長約有30-35米,重70-100噸。中國的恐龍腳印化石
我國是恐龍之鄉,上億年前曾有大量恐龍生活在這裏。它們不僅留下了大量遺骨,而且也留下不少腳印。
它們的腳印遺跡雖然很難形成化石,但是也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據發現,在四川、雲南、陝西、河北、湖南、山東、內蒙古、吉林等地均有分布。
四川省重慶自然博物館珍藏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200餘件,為全國之最。
在四川省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400個以上,分布在彭縣、資中、嶽池、峨眉、大足、威遠等6個縣市。該省產有我國最早的恐龍腳印化石,時代是三疊紀晚期。那時的恐龍腳印化石如鳳毛麟角,極為珍貴稀有。
四川省發現的一種恐龍腳印化石非常大,那是四趾足印,長50厘米,寬40厘米,差不多有一張小方桌那麼大,是由侏羅紀恐龍留下的。
1979年,在河南省內鄉縣發現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上,竟然保留著一個恐龍的腳印,腳印剛好踩在三個恐龍蛋上,十分清楚,從而形成了與蛋化石共存的腳印化石,堪稱為稀世珍寶。
在雲南省晉寧夕陽彝族自治鄉,也發現了如同雞爪一樣的恐龍化石。
1954年,在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區大四家子西溝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腳印化石。這腳印是三趾恐龍留下的。
我國目前最大的恐龍足跡,是在江蘇省東海縣馬陵山上發現的。足跡長82厘米,是白堊紀晚期鴨嘴龍留下的。
我國最小的恐龍足跡是在四川峨眉發現的,峨眉蹺腳龍的足跡。長僅2.7厘米,寬1.6厘米,時代為白堊紀早期。
我國近年在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蘇木鄉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其數量之多,分布範圍之大,創中國和亞洲紀錄。在這兒,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恐龍腳印多達近萬個。集中分布在長約80千米的白堊紀早期的灰色岩層上。
我國發現最多的恐龍足跡是1940年日本人天部等人發現的斯氏熱河足跡,共有4000多個腳印。
1993年。在雲南楚雄蒼嶺鎮發現了蜥腳類恐龍腳印,在180平方米的化石產區內發現了190個腳印,這是我國第一次報道的蜥腳類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