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樣的反應不能幫助孩子逃離危險的時候,他們接下來的反應就是向外界求助。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天,位於長春市大同花園小區的一家住戶裏傳來了兒童的呼救聲:“有沒有人啊,快來救救我……”這個孩子的呼救聲吸引了路過的大學生。他們順著聲音尋找,終於看到一樓的一家住戶,一個穿著襯衣的小女孩站在窗戶前,一邊哭一邊呼救:“姐姐,我媽媽不在家,我自己好害怕,我擔心有壞人。”小女孩哭著對賈同學說。隨後,賈同學和幾名同學得知小女孩母親的電話後,撥打了過去。附近的鄰居趕來後,這些大學生才得以離開。
下麵我們把這兩個案例聯係起來分析一下。小孩子因為害怕而向外界求助,這是本能,這樣的求助方式是值得肯定的。而一名高中生受到了侵犯,卻不敢向自己的父母求助,也不敢報案,被對方一嚇唬,就忍氣吞聲地接納了,這樣的膽小是懦弱,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很容易被欺負和侵犯,使心靈受到傷害。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被欺淩的地位的時候,由於自我被壓抑,心理和人格就會發生扭曲,他們會覺得這個世界是邪惡的、是不被信任的,人與人是缺乏信任和關愛的。愛是讓生命持續的陽光,當一個人沒有接收到充足的愛的時候,他的心裏就會變得很陰暗。有的人會慢慢地封閉自己,不相信人,也不相信感情;有的人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於是為自己編織了一個恐怖的外殼,用冷漠、自私、偏執把自己裹起來,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極端的叛逆情緒,反抗社會,反抗來自別人的溫暖,變得冷血。
改變膽小、懦弱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有個好性格,自如、舒適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關注孩子的性格塑造,改變孩子性格中消極的成分,使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品質。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立自主的一員,需要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生活,膽小、懦弱不利於孩子張揚個性、表達自己的意願,容易委曲求全。要想孩子堂堂正正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要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
1.勇敢地去做,能克服膽小
即便孩子生來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有氣魄、膽子大,而有的孩子比較膽小,見到小貓、小狗、陌生人就害怕,就會被嚇哭。但是,這並不等於膽小的孩子就是弱者,膽大的就是強者。如果我們多帶膽小的孩子出去見見事物、見見人,增加他們的閱曆,鍛煉他們的膽量,他們就會膽大起來。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姑娘,很多孩子都會騎自行車了,她還不敢騎。於是,媽媽帶著她來到廣場上,讓她看有多少孩子在騎車。然後,就買回來一輛自行車,扶著孩子騎。騎了一段時間後,媽媽便偷偷地撒手了,就這樣,女孩終於會騎車了。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看著難,於是便產生了畏懼心理。這樣的難其實是假想出來的,教孩子實地去做就是克服膽小、畏難情緒的好方法。我們稍微留意就可以發現,父母對孩子的約束越少,孩子廣泛地與大自然接觸,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去,就越勇敢、越有氣魄。
2.教女孩信正義,懂法律
很多女孩吃虧,是吃在不想“丟人”,覺得對方太強大自己太弱小,於是就被壞人的淫威嚇到了,這樣反倒助長了壞人的囂張氣焰,使其更加肆無忌憚。當下,不但孩子,就是家長的法律觀念也很淡薄,特別是麵對強勢群體的時候自覺矮人一頭,於是就忍氣吞聲了。要知道,家長這樣的做法不僅給孩子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同時也不利於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人格尊嚴的習慣。
我們要想讓孩子堅信正義的力量,能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就要多多學習法律知識。學習的方法很多,最為常見也最不枯燥的一種,就是看中央電視台法製頻道的節目以及地方電視台的法製節目,這些節目不但教給了我們正確的法律知識,也告訴了我們當下的犯罪形式,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防範犯罪分子,保護自身利益不受侵犯。
嫉妒心太強,毀掉的是自己
我曾經在一檔法製欄目裏看過一個讓我心驚肉跳的案件:一名高三的女學生趁著兩名女同學熟睡的時候,把硫酸潑向了她們其中一人的臉部,造成了女同學二級傷殘的嚴重毀容事件。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她覺得這兩名同學妨礙了自己。其中的一名同學外形靚麗、活潑開朗,她覺得這名同學在和自己喜歡的男生談戀愛,使得自己無法被那個男生關注,她恨她;另一名同學則是成績好,她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她。而這兩名同學偏偏又是好朋友!於是她就想到了把硫酸潑到外形靚麗的這名同學的臉上,然後另一名成績好的同學就要照顧她,成績自然就會下降。這樣,漂亮的變醜了,成績好的也下降了。這算盤打得,多麼令人齒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