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女孩很矛盾
我們先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小婷為什麼要頻繁地離家出走。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索愛方式。到了青春期,受身體內激素分泌的影響,女孩的身心處於急速成長變化的矛盾狀態裏,導致性格變得更加敏感、暴躁、自閉,如果我們不夠耐心、不夠尊重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特別孤獨、無助,有的孩子就會以過激、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案例中的小婷就形成了一種功能性的心理,她是想通過離家出走來獲得家庭的關注、獲得父母的關愛。
當然,如果我們充分地尊重孩子,滿足孩子心理上的需要,那麼,孩子就能以積極的態度化解心中的矛盾,形成與自己個性特點相一致的自我認識,達到身心和諧。
要想尊重孩子,我們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孩子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青春期孩子是個矛盾體,最大的矛盾就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鬥爭。因為身體的快速成長,他們有了成人的感覺,也渴望大人把他們當作成人看,但是由於心理發展相對比較緩慢,他們的依賴性還比較強。所以,當大人真的把他們當獨立的人看了,他們又承受不了,又渴望被父母嗬護。
其次,就是渴望交往與心靈閉鎖的矛盾。他們渴望交往,希望在群體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他們又十分閉鎖、含蓄、內隱,心理活動開始走向自己的內部世界,加之獨立性與自尊心的相應發展,便失去了兒童時期的外露、直爽、單純、天真,出現了心理活動的閉鎖性。閉鎖心理出現後,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較高,選擇條件苛刻。因此,他們不僅與父母、老師之間不易達到心靈相通,在同輩人中也不易找到可以產生心靈共鳴的知音。所以,他們常常會感到不被別人理解,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另一方麵,由於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不僅想交往得多,還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扉。這一矛盾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他們自己也不能理解,因而情緒常常不能平靜,個別人甚至發展為性情孤僻。
再次,性道德與性渴望的矛盾。由於體內激素開始大量分泌,女孩的身體有了變化,每個月要來月經,她們會因為不知道痛經是怎麼回事而恐懼。因為乳房發育,她們又會擔心校外活動的時候、上體育課的時候會有尷尬的情況發生。
這個時候的孩子有了青春的萌動和好奇,她們渴望了解性、渴望接觸異性,但是受到道德意識的限製,又不得不壓抑自己。
最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個階段正是做夢的季節,女孩對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但是,她們的夢想可能受外部環境影響比較多,比較浮華、時髦,而脫離了自身的實際和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客觀評價。當她們察覺到自己的夢想不容易實現的時候,就會有自卑感,覺得現實世界太殘酷。可以說,在女孩了解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未來要有什麼樣的人生之前,都會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折磨著。
加倍嗬護青春期女孩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我們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吃飯、穿衣、讀書都不用自己操心,於是就撒手不管,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去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心靈還很脆弱,也很容易迷茫,需要我們給予一些特別的關注和引導,她們才能順利實現“自我同一性”。
1.尊重女孩的獨立願望
這個階段,女孩特別想凸顯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於是,她們會在服飾裝扮、言談舉止中表達自己的個性。比如,做個與別人不一樣的發型、穿一件款式奇特的衣服、反抗別人的安排或者做法等。這是孩子獨立的信號,我們不能強行和孩子對立,而要通過側麵敲擊、展現結果等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偏執、局限和錯誤。
“說出你的想法吧!”“我女兒一定有新潮的想法,說出來我們參考參考!”“你可以再想想,這是不是你最期待的結果!”這樣留給孩子改變的餘地的話語,更切合孩子眼下“麵子獨立,裏子依賴”的情況,孩子心裏會很舒服,也就會重視我們的意見了。
2.豐富生活,多交朋友
我們除了要明白女孩處於閉鎖與渴望交往的矛盾中,還要明白閉鎖心理是自身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不要孩子一不說話就急得嘮嘮叨叨,非要撬開孩子的嘴巴才罷休。
我們除了要尊重孩子的“保密權”外,還要盡可能多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有機會向父母敞開心扉,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太多的煩惱留在心中。同時,我們要多鼓勵女孩交朋友、參加文娛活動,讓孩子的心扉在歡笑聲中打開。
3.不要輕視孩子的理想
這個時候,女孩的心高到了不切實際的地步,需要我們在背後拉一拉,以免真的會脫離實際。那麼,怎麼拉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個孩子說:“我長大了要做體育記者,專門報道乒乓球賽事!”媽媽說:“你連球拍都不會拿,能看懂球嗎?況且,體育記者全國跑,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恐怕從現在開始,這兩樣你都得大補了!去,先給奶奶送蛋糕去,練練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