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暴死之謎
雍正皇帝在位僅十餘載便暴病而死一命歸西。與其父康熙、其子乾隆相比,雍正壽命實在短得可憐。
在中國曆代帝王中,雍正皇帝以聰明絕頂,且心毒手辣而著稱。其神秘的身世常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雍正皇帝何以暴死,這在正史中無從查到。而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所殺。
據說雍正酷愛劍術,喜交天下俠士。雍正時常遊離宮外,與武林高手習武弄劍。雍正逐漸武藝高強,統轄眾俠士於天下。但其中一高僧不服雍正獨斷專行。雍正大為不快,施計差人將這高僧斬首。雍正得知,高僧在臨死時對雍正的三位殺手稱,“今吾雖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後,必有為吾報仇者”。
雍正對此耿耿於懷,心有餘悸。隻一個月後,雍正即被削下腦袋而死,殺手便是俠女呂四娘。呂四娘一家曾慘遭雍正的殺戮。呂四娘幸免於難,立誌要報滅親之仇。這次直取雍正皇帝的首級,終於報仇雪恨。
也有說雍正皇帝是被一湖南婦女刺死。
還有人說雍正是被某大俠、某宮女所害。
總之,有關雍正皇帝的死,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與雍正帝被殺的觀點相反,有一些曆史學家認為,雍正係服食丹藥中毒而死。
雍正皇帝同許多帝王一樣,生活荒淫,縱欲過度,身染重病。為保活命,雍正搜羅一幫道士為其煉製丹藥。
雍正皇帝是否因恨病心切,服食丹藥過量而中毒身亡,這也隻能算是推斷而已。
不管怎麼說,雍正皇帝是突然而死,也就難免讓人產生許多猜疑。秦始皇身世不明
戰國時期,秦國陽翟有一大富商名叫呂不韋。呂不韋不滿足經濟上的富有,一心想要爬上政界謀得一席之地。
秦昭王的孫子子楚在趙國扣押充當人質,呂不韋不失時機力勸子楚,討好其父的寵妃華陽夫人,使其收子楚為義子。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立子楚為太子。安國君不久去世,子楚順利承繼王位。這位秦莊襄王為報呂不韋大恩大德,將呂不韋封為信侯,拜任丞相。
此後不久,呂不韋忍痛割愛將自己最心愛的趙姬獻與子楚。這位天生麗質的美女入宮後不久即為秦莊襄王生下一子,此子取名嬴政,即名揚千古的秦始皇。
而在呂不韋將趙姬獻與秦莊襄王之前,已使趙姬懷有身孕。當秦莊襄王死後,呂不韋仍與已成為太後的趙姬私通。所以,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似乎不容置疑。
但是,這段《史記》記載的曆史,既敘述了趙姬入宮前就懷有身孕,但又記載著趙姬嫁與秦莊襄王後足月生子。
而《戰國策》一書對呂不韋獻趙姬一事隻字未提。如此倍受關注的事情,在該書中未被提及,足以使後人對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一說產生懷疑。
從曆史資料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從小就討厭呂不韋,絲毫看不出他們有父子之情。反而當秦始皇成年時,政治條件業已成熟之機,一舉鏟除了呂、毒兩派。秦始皇對與其母通奸的繆毒處以極刑。而對呂不韋網開一麵,迫其遷徙他鄉。呂不韋其後服毒自殺。
由此看來,秦始皇與呂不韋的關係並非父子關係。
秦始皇的身世也因此而不明不白。崇禎皇帝死於何處
公元1644年3月19日,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時,以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禎是自殺這已確信無疑,但他究竟是吊死在什麼地方,卻始終說法不一。
據《明季北略》載:“丁未五鼓,上禦前殿,與二人手自鳴鍾集百官,無一至者。……遂自縊於亭下(萬歲山壽皇亭)海棠樹下,太監王承恩對麵縊死。”
《明史》第390卷的《流賊傳》記述:“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鍾集百官,無至者。乃複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於山亭,帝遂崩。”
另據《甲申傳信錄》稱:“上愴懼還宮,易履,與承恩走萬壽山,至巾帽局,自縊。”
而《明亡述略》中記載:“丁未,內城陷,帝崩於西山。”
後來,現代學者俞平伯在其《崇禎吊死在哪裏》的文章中,引述西方作家鄧尼的評述。在述及崇禎自殺前曾殘暴地親手砍傷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後寫道:“她那精神錯亂的父親就走出宮廷爬上煤山,在那裏又查看外來的大炮,他又給李自成寫了血書,要求他不要壓迫老百姓,不要再用那些不忠的官僚,然後他自己就在管園人所在的小屋裏的椽子上吊死了。”
上述關於崇禎之死,有說他手敲大鍾,無人聽喚,失望之極,吊死在海棠樹下;有說他情急之下,用衣襟寫下遺詔,後吊死在亭子間;有說他驚恐之餘,也未忘了換下皇袍、鞋子,選在巾帽局一死;尤其是那西方人更是想像豐富,將崇禎死前對百姓的掛念寫得情深意切。
但是,讀了這麼多種說法,你能弄清崇禎到底是死在什麼地方?他死前又是什麼樣子呢?順治皇帝是削發出家了嗎
民國時期,我國許多地方都以不同的地方劇種,上演了一出名為《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戲劇。隨著此劇的流傳,有關順治皇帝出家當和尚的故事,也就被傳得沸沸揚揚了。
這出劇講的是:江南名士冒辟疆,在絳雲樓主人錢謙益及其愛妾柳如是的搓合下,納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妾。不久,清軍南侵,冒、董二人在避難中失散,董小宛被降清明將洪承疇所獲,洪將董改為皇室棟鄂王之女棟鄂氏送進皇宮。順治帝見董小宛生得貌美,甚是大喜,即封董小宛為貴妃。冒辟疆尋得董小宛已入皇宮,便通過好友錢謙益買通太監,混進宮中與董小宛相見。二人重逢,百感交集,共敘離情別緒。不料,皇後與太後突然駕到,撞見二人廝守。太後大怒,遂將冒辟疆趕出宮去,董小宛白綾賜死。順治皇帝聞聽此訊悲痛欲絕,一氣之下放棄皇位皈依佛門,落腳五台山隱居。
蔡東藩在《清史演義》中也有描述:“順治帝見她(指董小宛)身材窈窕,秀外慧中,竟把她格外寵幸。”隻是“可憐一朵嬌花”竟“與流水同逝”。“順治帝十分悲痛……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
在《清稗類鈔》、《清代野史大觀》等書中也有關於順治帝因董妃去世而削發為僧的記載。
但據史學家考證,當曆史上的董小宛在風月場上大紅大紫之時,順治皇帝才年僅十四歲。因此,傳說中的為情而憤然出家似不大可能。
另據當朝人氏王熙在《王文靖集·自撰年譜》中載:“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
如照此說,這順治皇帝是患上痘疹而死了。但是,有一點也令人懷疑,這痘疹怎麼會使順治皇帝短短幾日便歸天了呢?”明代權妃之死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武力登上了皇帝寶座。雖然這奪位的名聲不佳,但他畢竟施展才華,使明帝國步入鼎盛時代。《明史·成祖本紀》為朱棣歌功頌德,稱其:“知人善任,表裏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朱棣自有他知人善任之德,但他還有另一麵,那就是凶殘、暴戾。
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發生的一件誅戮後宮的慘案,就是明成祖朱棣一手造成的。
明成祖身邊有一位他最寵愛的權妃,權妃乃朝鮮族人,品貌俱佳。時人作《明宮詞》讚賞權妃:“瓊花移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
從這詞中就可以想見明成祖對權妃是寵愛有加。
誰曾想,這年權妃隨明成祖北征,病逝於臨城。權妃的死,使明成祖甚感悲痛。偏偏在這時,有一呂氏宮妃向明成祖告發,稱權妃是另一與她同姓的鮮族嬪妃用毒藥毒死的。尚在悲痛之中的明成祖,聞聽後不問青紅皂白,將那被告嬪妃及宮人、宦官數百人即行誅殺。
此案尚未平息,那告密的呂氏在得意之餘竟與另一宮人和宦官私通,被發覺後呂氏自縊而死。明成祖又借此大發淫威,將許多妃子及傭人等都處死。據說因涉此案被殺的宮內人氏達3000之多。明成祖殺人如麻嗜血成性,其殘暴凶狠令人發指。
據說明成祖殘殺無辜的事,是宮內一位幸存的韓妃之乳母金黑,在被遣送回朝鮮後向外界披露的。在朝鮮的官方史籍中,稱“金黑之還,乃得其祥”。
但話又說回來,在金黑談及此事時,明成祖已不在人世,如果是金黑同情呂氏,或與呂氏交好,反誣明成祖濫殺無辜,那明成祖豈不是蒙受不白之冤了嗎?
權妃之死,其真相還有待於史學界作出公論。唐玄宗與楊貴妃
有詩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李隆基這位風流天子,自從把兒子李瑁的媳婦楊玉環召入後宮,封楊玉環貴妃娘娘據為己有,便朝夕與楊貴妃淫樂不理朝政。
人們心目中的楊貴妃,麵似桃花帶露,指若春蔥凝唇,是一個絕色佳人。在《資治通鑒》一書中對楊貴妃是這樣描述的:“肌膚豐豔,貌美絕倫,善解人意,又曉音律。”
可見楊貴妃的美貌足以使唐玄宗神魂顛倒。
而在史料記載中,楊貴妃體態臃腫、肥胖,全無窈窕淑女的身材。加之貪杯縱酒,一副醉態嬌憨的樣子。
據說,唐玄宗在瀏覽《漢成帝傳》一書時,當談到漢成帝獲飛燕,身輕軟不勝風……時對楊貴妃揶揄道:“爾則任風如何吹!”
楊貴妃肥胖的身體,無需擔心被風刮跑,隻有體態輕盈、婀娜多姿的身材才會“軟不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