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使飛機的機翼可變呢?這是為了使飛機適應多種飛行狀態的需要。人們在觀察老鷹撲食時可以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行時,總是伸展雙翼,低速盤旋;而當它發現地上獵物時,它會迅速收攏翅膀,像支箭似地高速衝到地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向獵物;而當快飛到獵物跟前時,它又張開翅膀,緩緩落到獵物跟前,出其不意地叼起獵物,然後又收攏翅膀,飛快地衝向空中。老鷹正是利用翅膀後掠角的變化,來適應各種飛行狀態的。
現代高速飛機都采用後掠翼或三角翼,這種機翼與機身夾角小,有利於超音速及高速飛行。但是卻不利於低速巡航飛行,尤其在降落時,需要長長的跑道,十分麻煩。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出現了變翼飛機,即在各種飛行狀態時,飛機的機翼可以及時地改變後掠角。
變後掠翼飛機的機翼變化,也是一項高科技,它不僅涉及空氣動力學理論,而且涉及機械原理、自動化原理和計算機技術。早期的變翼飛機,後掠角的改變靠飛行員用手控製,現在都改用電子計算機控製了。
斜翼飛機和一般平直翼飛機外形相同,不同之處是機翼可以沿機身的垂直軸線旋轉,類似直升機的旋翼那樣。不過直升機的旋翼是高速旋轉,而斜翼機的機翼是慢慢移動。
X翼機外形像直升機,它有一副X形的機翼。當X翼的一對翼片轉到與機身重合時,它就相當於平直翼飛機;當X翼的兩對翼片都轉到與機身傾斜時,相當於這種飛機具有一對後驚翼,一對前掠翼。載人航天係統的優點在哪裏
載人的航天係統,主要是載人的空間站和載人的航天飛機,對今日的空間戰爭有重大的影響。蘇聯是先發展載人空間站,後研製載人航天飛機。美國則相反,先發展載人航天飛機,再發展空間站和空間巡航機。
空間站可以供多名宇航員長期居住和工作。在軍事上,可以作空間指揮所,可以作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碼頭,可以裝載大型偵察儀器長期對地麵偵察監視,還可以作為戰略武器的空間發射台。蘇聯從1971年開始發展“禮炮”號載人空間站,十多年時間發射了七個,其中兩個是純粹作軍事用的。
航天飛機是一種有人駕駛的空間飛行器,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飛船一樣沿軌道運行,也能像飛機一樣水平著落。
在軍事上,它可以用來對敵方衛星進行檢查、捕獲和破壞;可以對自己方麵的偵察衛星進行維修、補充電源、更換膠卷、收取記錄,必要時還可以直接執行偵察任務;如果裝上炸彈,可以飛到很遠的地方對地麵目標實行戰略轟炸。美國利用載人航天飛機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實驗。這種飛行器,應該把它看做是一種載人的航天兵器。
衛星拍的照片與日常生活中的相片不一樣,它隻不過是一些有形狀的點。
航天飛機需要用運載火箭從發射台垂直發射,兼有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優點。無人飛機的用途主要是偵察嗎
無人飛機的用途是和它的優點互相聯係的。它的優點是:
輕便小巧,不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生存率相對就高;可以遠離指揮中心而深人到對方縱深地區,不分晝夜連續24小時活動;可以在任何地方發射,用降落傘或回收網回收。
無人機最早是作為靶機訓練飛行員和高射炮手用的。現在它用途廣泛,主要是用來偵察。
偵察用的無人駕駛飛機,裝有先進電子設備的能夠進行電子偵察,裝有照相機的就是照相偵察機,裝有微光電視攝影機和紅外傳感器的可以作光電偵察,裝有毫米波雷達或旁視雷達的能夠進行雷達偵察,如果裝有大氣取樣裝置、核輻射計量裝置等專用儀器,可以進到核爆炸區作核和化學偵察。
無人飛機安裝放大器鏈和收、發天線,可以作為中繼通信平台,擴大通信的覆蓋範圍。
無人飛機一樣可以作攻擊武器用,掛載著導彈和製導炸彈的直升機可以襲擊敵方雷達、導彈陣地和坦克等軍事目標。
現在人們正在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像殲擊機、轟炸機、偵察機的假飛機。以假亂真,騙敵人上當。
以色列的“偵察兵”無人機用了隱形技術,發射是用車載的起飛彈射器。
無人駕駛飛機通常分為靶機、無人機和遙控飛機三種。其中無人機是按預先編排好的程序完成任務,過程中間不能改變。而遙控飛機可以對其適時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