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是如何對抗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應用,電磁波方麵的應用較量已經成了一個新開辟的作戰領域。敵對雙方彼此利用各種先進的設備和器材,在無線電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和其他光電技術裝備對抗中,偵察與反偵察,幹擾與反幹擾,摧毀與反摧毀,展開著激烈複雜的爭鬥。世人把這種較量稱為電子對抗,有的國家叫做電子戰。電子對抗、電子戰,實質上就是掌握和操縱電子設備的人和人之間的智慧的對抗。
電子對抗經曆了從無線電通信對抗到雷達對抗,到電子設備全麵對抗的幾個階段。
有人預測,隨著電子戰兵種的崛起,一方麵,它將同陸、海、空、天戰場的作戰更加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為多維的立體化戰爭服務;另一方麵,也許會出現單獨的電子戰階段,或者獨立的電子戰略階段,甚至有可能出現隻靠電子戰爭便分出勝負的新樣式的戰爭。
電子對抗萌芽於20世紀初。電子對抗的發展史,也就是電子技術的發展史。現在,電子戰兵種已經出現,許多國家成立了專門的電子戰部隊。美國的電子戰部隊,在陸軍中有2.5萬人,占總人數的3.3%,空軍的電子戰飛機有248架,占作戰飛機總數的6.9%,海軍的電子戰飛機有120架,占作戰飛機總數的4.8%。戰爭機器人是如何不斷得到完善的
由機器人代替哨兵值勤、站崗、放哨、警衛,這已在1984年就研製出來了。利用機器人清掃線場在1991年美國就開始使用了。
機器人操縱的坦克已經有了,正在發展的是用機器人去操縱飛機、潛艇等。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曾經編寫過一份報告,題目是“陸軍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究與發展計劃”,提出在戰爭中使用的機器人有100多種。其中有:
布雷機器人,能挖坑、埋雷、裝引信和打開保險;
排雷機器人,協助人在雷場中開辟通道,標出安全路線;
車輛救護機器人,可以在泥濘和淺水條件下作業;
步兵先鋒機器人,可以當步兵班的尖兵;
戰鬥搬運夫機器人,用在危險環境中運送給養、彈藥和傷員;
地麵觀察員(目標指示員)機器人,觀察某一地域的特定目標;
戰術偵察機器人,派到敵後觀察、火力偵察;
街道偵察機器人,用在城市街道巷戰;
欺騙係統機器人,模擬一支戰鬥分隊,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功能會得到不斷完善。把微處理器安裝到機器人身上,可以使機器人有大腦、眼睛、耳朵、嘴巴、手和腳,成為一個高級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智商會不斷提高,它的種類和活動範圍會不斷擴大。有人甚至預言,總有一天,戰爭發生在國外,而機器人的操縱人員可以坐在國內控製台前進行操作。隻是目前機器人的造價還是太高,所以暫時還不會大量生產,大量使用,有的不過是種設想。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機器人,有高層履帶和適控臂,頭上裝有攝像機和應對的普頻裝置。它的排除啞彈、地雷、清除建築物內的油井上遺留的炸彈,做了人不能做的事。
在未來的戰場上會出現一種“電子武士”,他頭戴高科技電子頭盔,有通信、防護和偽裝3種功能。隨身攜帶健康傳感器和電子地圖;身著變色軍裝,還配備帶定位儀的手表,可以和三顆衛星聯係。機器人坦克如何完成任務的
機器人坦克有兩種,一種是遙控式機器人坦克,是由遠處的操縱人員通過電纜、電波或光纖通信等進行控製的無人駕駛坦克。這種坦克上除裝備有遙控設備外,還配備有電視攝像機,以便監視機器人坦克的行駛路線和方向是否正確;另一種是智能機器人坦克,它不需要人操縱,而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裝置自動完成預定的動作和任務,這也是未來坦克發展的趨向之一。
無人駕駛坦克在執行爆破任務時,在它的前裝甲板上裝有450千克炸藥。當坦克行駛到爆破地點時,操縱人員用遙控裝置使坦克拋下炸藥後駛回,然後由人操縱將炸藥遠距離引爆。這樣既可保證操縱人員的安全,坦克又能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