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工作新觀——燃起生命激情(1 / 3)

你是在為誰工作

在很多人的觀念裏,如果是在政府機關上班,他們就認為自己是為“公家”做事;如果是在公司裏麵工作,他們就認為自己是在為“老板”打工。這樣的思維似乎已經根深蒂固了。

很多年輕人都被這種思維所毒害,他們本來有著豐富的知識、不錯的能力,卻由於不斷地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麵臨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難題。

這些人最大的誤區就是始終抱著“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工作觀念。他們認為,工作就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和自己沒有多大的利益關係。這樣的工作觀念讓無數年輕人錯失了人生中寶貴的機會,甚至等到中年的時候仍在不斷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業。

有一個名為齊瓦勃的青年卻不是這麼想的。盡管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而且是在幾十年前了,但是,他的故事對現在的年輕人仍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齊瓦勃出生在美國鄉村,隻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展的機遇。三年後,齊瓦勃終於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築工地,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時候,齊瓦勃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並自學建築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在閑聊,唯獨齊瓦勃躲在角落裏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開了他的筆記本,什麼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齊瓦勃就被升任為技師。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隻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隻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瓦勃又做了這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

卡內基的鋼鐵公司有一個天才工程師兼合夥人瓊斯,在建築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鋼鐵廠時,他發現了齊瓦勃超人的工作熱情和管理才能。當時身為總經理的齊瓦勃,每天都是最早來到建築工地。瓊斯問齊瓦勃為什麼總來這麼早,他回答說:“隻有這樣,當有什麼急事的時候,才不至於被耽擱。”工廠建好後,瓊斯推薦齊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廠事務。兩年後,瓊斯在一次事故中喪生,齊瓦勃便接任了廠長一職。因為齊瓦勃的天才管理藝術及工作態度,布拉德鋼鐵廠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因為有了這個工廠,卡內基才敢說:“什麼時候我想占領市場,市場就是我的。因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鋼材。”幾年後,齊瓦勃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七年,當時控製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開始時,卡內基沒理會。於是摩根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母鋼鐵公司聯合。這下卡內基慌了,他知道如果貝斯列赫母與摩根聯合,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構成威脅。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說:“按上麵的條件,你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接過來看了看,對摩根和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他微笑著對卡內基說:“你有最後的決定權。但我想告訴你,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於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有我調查得詳細。”經過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過高地估計了摩根。卡內基全權委托齊瓦勃與摩根談判,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虧,就對齊瓦勃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卡內基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簽字吧。”齊瓦勃第二天一早就來到了摩根的辦公室,向他轉達了卡內基的話:“從第51號街到華爾街的距離,與從華爾街到51號街的距離是一樣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說:“那我過去好了!”摩根從未屈就到過別人的辦公室,但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齊瓦勃,所以隻好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齊瓦勃的故事值得我們每個人反省一下自我,我們是在為誰工作?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地思考一番。不管你是在什麼組織、什麼企業做什麼職位的工作,你都必須認識到,工作是在為自己,而不是為哪一方服務的機構。

當我們弄清楚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點燃我們工作的熱情,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實現人生的成功。

工作觀念,急需轉變

工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不同國家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德國人會說:“工作是神的旨意。”

日本人會說:“工作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美國人會說:“工作是應該用生命去做的事。”

不少中國人會說:“工作就是混口飯吃。”

不同的回答,顯示了不同的工作態度。可以說,我們中相當一部分對工作的認識都還不夠。在他們的眼裏,工作的意義無非是一個賺錢的工具,一個依靠其生存的飯碗而已。擁有這樣的認識也許不是我們本身的錯,尤其是在“鐵飯碗”風行的時代,擁有一份工作,就意味著有了一生的保障。可是今天,激烈的競爭讓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一份工作,工作作為我們生存的根本,甚至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盡管如此,我們絕不能簡單地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那麼簡單。

《聖經》上說“工作是神的意誌”。其實,不僅僅是這樣,工作更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在物質社會中,工作是大多數現代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觀的工作願望與工作實踐是客觀地解決個體生存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原動能量。工作對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的能力,我們的才華,我們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工作來體現。我們對工作的任何不負責任的、盲目衝動的行為,都有可能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民族非常的奇怪,他們在處死犯人時,用了一種特別的方法。他們讓犯人將甲地的土堆運到乙地,等全部搬運到乙地以後,再命令他們重新將土堆搬回甲地,如此循環不已。這樣一來,不到兩個月,全部的犯人都自殺了。工作成為了扼殺犯人求生意誌的工具,我們如何解釋這個事例呢?

有經驗的人都認為這的確是一件可怕的事,足以使人致命,僅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前程,沒有價值。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讓它原地踏步,明天生活在今天的感覺裏,生命便終止了。而所謂價值也隻不過是生命的進取可能性,喪失了這一點,我們空留軀殼,此外一無所有!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家工廠的汙水不斷排到一片水域裏,使這塊水域裏的魚蝦都中毒了,雖然還活著,但已不能食用,因此,靠這塊水域為生的漁民們再也沒法以捕魚為生。於是,某一天,他們在氣憤之餘將捕撈的魚蝦全部送到工廠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