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團隊精神——凝聚力量(1 / 3)

融入團隊,注重合作

在現代企業界,能否與同事友好協作,以團隊利益為重,已成為現代企業招募人才的重要衡量標準。

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的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被問到:“貴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員工的什麼素質?”

“我們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招聘員工標準,其中最首要的是具備團隊協作精神。若一名應聘者缺乏團隊協作觀念,他即使是天才,我們也不會錄用。因為在現代企業中,我們需要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努力,團結奮進,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一家企業如果缺乏團隊協作精神是難以成功的。”

我們先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某著名公司招聘管理層人員,12名優秀應聘者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闖入複試。

此次招聘僅有3個名額。複試開始後,負責人把這12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丁4個組,指定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3個人調查學生用品市場;丙組的3個人調查中青年用品市場;丁組的3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

“我們錄取的員工是負責市場開發的,所以,你們應該具備對市場的敏銳觀察力和對一個新工作的適應能力。現在,你們分別去辦公室領取一份相關的資料。”兩天之後,12個人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負責人那裏,負責人一一看完之後,恭喜甲組:“你們被本公司錄取了,因為在這4個組中,隻有甲組的3個人互相借用了各自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這正是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才——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人才。要知道,團隊精神才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

作為團隊中的一個分子,如果不融入這個群體中,總是獨來獨往,唯我獨尊,必定會陷入自我的圈子裏,自然無法得到友情、關愛和同事的尊重。一個具有獨立個性的人,必須融入群體中去,才能促進自身發展。

你要真誠平等地與人相處,對待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普通同事還是你的上司。你周圍的每個人都可能對你的事業、前途產生關鍵性影響,不僅限於主管和公司高層。而且你的和善友好會給團隊帶來一股輕鬆快樂的氣氛,可以使同事們感到愉快,從而提高士氣。

萬科老總王石說過:“我的靈感來自團隊。我給外界的錯覺是因為個人能量非常大而成就了萬科的今天。其實不是這樣。我對萬科的價值是選擇了一個行業,樹立了一個品牌,培養了一個團隊。後者的價值最大。”的確,團隊的力量是企業家最大的資本,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富有激情的萬科團隊推動著萬科與時俱進。

連萬科老總王石都知道和團隊並肩作戰的重要性,而且承認萬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依靠團隊的力量。但我們中有不少員工卻覺得自己可以完成這個完成那個,而完全忽略了與團隊合作。

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麵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的。一個人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把你的能力與別人的能力結合起來,就會取得更大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一個哲人曾說過: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加起來還是蘋果。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兩種能力加起來就不再隻是兩種能力了。

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術,可是用在人與人的團結合作上,所創造的業績就不再是一加一等於二了,而可能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四、等於五……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了。

一個人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將直接關係到他的工作業績。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表現:遇到困難喜歡單獨蠻幹,從不和其他同事溝通交流;好大喜功,專做不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一個人如果以這種態度對待所麵對的團體,那麼其前途必將是黯淡的。隻有把自己融入到團隊中去的人才能取得大的成功。融入團隊必須先有團隊意識,要讓自己擁有團隊意識,首先就要摒棄“獨行俠”的思想,和“狂妄”、“自視清高”、“剛愎自用”堅決作別,代之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眾誌成城”、“齊心協力”的團隊意識。

也許你現在才明白和團隊並肩作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就請你不要猶豫了,趕快與你的團隊同命運共患難吧!

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隻看到自己的利益,忽視團隊的利益,沒有團隊精神,是無法在現代企業裏立足的。如果哪個人仗著自己比其他人優秀而傲慢地拒絕與同事合作,或者找各種借口,沒有積極的合作意識,總是自己一個人在孤軍作戰,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一支足球隊,如果隻有個人精神,便永遠沒有勝利的可能。所以沒有團隊的成功,就沒有個人的成功。

下麵的故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美國的一次藝術品拍賣現場上,拍賣師拿出一把小提琴,宣布道:“這把小提琴的起拍價是1美元。”還沒等他正式起拍,一位老人走上台來,隻見他二話不說,抄起小提琴就徑自演奏起來。小提琴那優美的音色和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令全場的人聽得如癡如醉。

演奏完,這位老人把小提琴放回琴盒中,一言不發地走下台。這時拍賣師馬上宣布這把小提琴的起拍價改為1000美元。等正式拍賣開始後,小提琴的價格不斷上揚,從2000美元、3000美元,到8000美元、9000美元,最後這把小提琴竟以1萬美元的價格拍賣出去。

同樣的一把小提琴何以會有如此的價格差異?很明顯,是協作的力量使這把小提琴實現了它的價值潛能。一個公司,一個集體都是如此。如果隻強調個人的力量,即使一個人表現得再完美,也很難創造很高的價值,所以說“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這一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而隻有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緊密合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最佳競爭力,團隊精神

1990年,美國管理專家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裏·哈梅爾(GaryHamel)提出了“核心競爭力”這一革命性的理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能夠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市場競爭上,有的企業曇花一現,悄然逝去;有的企業由盛而衰,苦苦掙紮;而有的企業卻日益壯大、長盛不衰。為什麼呢?答案隻有一個:因為他們建立了企業持久的核心競爭力。可是到底什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有人說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有人說是人才,有人說是創新,有人說是品牌,有人說是管理,有人說是服務,還有人說是知識產權。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流不掉。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立刻發現:技術可以買到,人才可以收購,品牌可以創造,管理可以學習,服務可以克隆,知識產權可以申請,有人才就可以創新,所以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出於競爭的需要,有時候你的人才、技術甚至可以被別人一起買走。那麼,什麼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

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一次,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台馬達壞了,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束手無策,公司隻好請來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職的德國籍電機專家斯坦門茨。他經過研究和計算,用粉筆在電機上劃了一條線,說:“打開電機,把劃線處線圈減去16圈。”照此做後,電機恢複正常了。福特公司問要多少酬金?他要一萬美元,人們驚呆了——劃一條線竟要這麼高的價!他坦然地說:“劃一條線值1美無,知道在什麼地方劃線值9999美元。”享利·福特對斯坦門茨讚賞有加,一定要請他到福特公司工作,但斯坦門茨說:“我所在的公司雖小,但是老板卻對我非常好,是他給了我來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我不能見利忘義。”

福特更加欽佩斯坦門茨的人品,用3000萬美元買下他所在的公司。福特終於得到了想要的人才。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人才、技術、品牌都可以被買走。但是,有錢是否就可以買走一切呢?顯然不是的,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甚至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都是需要一種精神力量的,首要的就是凝聚力,也就是團隊精神。這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戰國時,秦王問一個大臣:“秦國人比齊國人怎麼樣?”大臣說:“一個人和一個人比,秦國人不如齊國人;一國人比一國人,齊國人不如秦國人。”最後,秦國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齊國,靠的就是團隊團結的力量。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迅猛發展,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居世界前列,產品在歐美市場攻城拔寨、勢不可當。到了八十年代,竟然出現了日本購買美國之說。二戰以後,世界暴發戶美國可謂財大氣粗,為什麼會在日本產品進攻麵前節節敗退呢?美國的專家認真研究後得出結論:假如日本最優秀的員工與歐美最優秀的員工作一對一的對抗,日本員工多半不能取勝。但如果以班組和部門為單位比賽,日本總是占上風。日本雖然土地狹小、物少、人多、資金缺乏,但是日本的員工對企業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業務上,而歐美的員工很難做到這一點。歐美盛行個人主義、個人奮鬥,不能形成1+1>2的團隊競爭力。而日本人則強調團隊的力量,強調團隊精神;同事之間精誠合作,共同維護團體利益;當企業遇到困難,大家抱成一團,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