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追求結果——以事論英雄2(1 / 3)

要以結果論英雄

檢驗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市場結果。不要認為這句話近乎於冷漠無情,如果一個企業的市場結果不盡人意,還拿什麼來奢談發展?

以“成敗論英雄”是殘酷的,卻又是市場使然的,我們沒有選擇。結果勝過一切,這是市場的要求,是企業的要求,甚至是老板的要求。但是,這並非意味著結果就是一切,過程並不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結果和過程是協調統一的,如果連複雜辛苦的工作過程都能讓人快樂起來,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得不到一個美好的結果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一隊美國士兵要被派到德國去做間諜。領隊的長官告訴士兵們,送他們去的飛機隻能在德國和俄國的邊境附近把他們空投下去,因為那時候歐洲第二戰場還沒有開辟,盟軍部隊還不能接近德國領土。

但是這些士兵在出發前的一個月都還不會說德語,於是長官嚴肅地告訴他們:“這一個月裏你們要學會德語,一個月之後出發,不論你們到時候學會沒有,都得去。”結果士兵們在一個月裏日夜苦學,一個月後幾乎人人都能說一口地道的德語,甚至連口音和語調都非常像德國人。

為什麼他們能這麼神速地學會德語?因為士兵們都知道,如果他們的德語學不像,一旦他們跳下飛機,德國人就會立刻把他們抓起來,他們就會沒命了,那時候連說理由的機會都沒有。

盡管很多人在學外語的時候,想著“苦讀法”,想著“巧記法”,想著“速成法”,但是不管怎樣都要得到一個結果——學會外語。

結果第一,理由第二,執行的本質就在於抓住結果,實現預期結果,沒有結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個理由,你有一萬個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因為我們是靠結果生存,我們不可能靠理由活下去。

小張、小李、小王不僅是中學同班同學,而且是大學同班同學,更是同一天進入了同一家公司。

但是他們的薪水卻大不相同:小張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有一天,他們的中學老師來看望他們,得知他們薪水的差距之後,老師就去問總經理:“在學校,他們的成績都差不多啊,為什麼畢業一年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總經理聽完老師的話,笑著對老師說:“在學校他們是學習書本知識,但在公司裏,卻是要行動,要結果。公司與學校的要求不同,員工表現也與學校的考試成績不同,薪水作為衡量的標準,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師疑惑不解地皺著眉頭,總經理對老師說:“這樣吧,我現在叫他們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隻要看他們的表現,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總經理把這三個人同時找來,然後對他們說:“現在請你們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口邊的船。船上毛皮的數量、價格和品質,你們都要詳細地記錄下來,並盡快給我答複。”

一小時後,他們三人都回來了。

小王先做了彙報:“那個港口有一個我的舊識,我給他打了電話,他願意幫我們的忙,明天給我結果。我為了保證明天他給我結果,我準備今晚請他吃飯。請您放心,明天一定給您結果。”

接著,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數量、品質等詳細情況給了總經理。

輪到小張的時候,他首先重複報告了毛皮數量、品質等情況,並且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表明,他已向總經理助理了解到總經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貨物的情況後與貨主談判。於是,他在回程中,又打電話向另個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相關貨物的品質、價格等。

此時,總經理會心一笑,老師恍然大悟。

相信看到這種情況後,任何一個從都會像那位老師一樣,一下子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們的薪水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在任何一家企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三種人,我們應當問問自己哪一種人中有自己的影子?我們是否真正清楚——我們周圍那些收入高的人,為什麼他們的薪水與我們的不一樣?

在上麵的故事中,小張顯然是現在眾多公司喜歡的員工類型。因為他不僅是去做任務,也就是老板“吩咐”他做的事,而且更懂得老板和公司“吩咐”他做事的結果!

為什麼要強調員工的功勞(結果),而不是苦勞(任務)?這涉及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本質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