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男孩陽剛之氣的其他因素
男子漢氣概不僅是先天形成,還跟後天養成有莫大的關係。男孩的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其陽剛之氣的塑造。日常生活中,男孩接觸最多的同性便是自己的父親,所以,在男孩的發育期,父親應多關心男孩的身心健康,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讓男孩遠離不良習慣及風氣,不盲目跟從社會流行風。
1.男孩,要有正確的性別觀念
“現在的男孩說話細聲細氣,動作扭扭捏捏,女孩又裝扮得像男孩,言行粗獷潑辣……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生孩。”如今,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無奈的感歎,越來越多的父母對自家男孩的性別取向感到擔憂。事實上,生活中的確有很多男孩表現出了像女孩一樣的陰柔之氣。
男孩缺乏陽剛氣質,表現出陰柔之氣,大多與其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關。在大多數家庭中,母親承擔著照顧、教育男孩的主要責任,男孩從剛學會走路就開始緊緊跟在母親身後,有時連上廁所都不例外。而大多數父親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機會在家陪孩子,自然地,男孩行為就會向母親靠攏,學習、模仿母親的言行舉止。久而久之,男孩就會缺乏正確的性別觀念,缺少對男性本色的認識與了解,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所做的就是男性該做的事。
其實,父親多關心男孩,及時出麵強化男孩的性別意識,明確地告訴男孩長大了是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要做男子漢該做的事,這對男孩陽剛氣質的培養和剛強性格的塑造有重要意義。比如,母親去洗手間,男孩也寸步不離地跟著時,父親可以告訴孩子:“你是男生,媽媽是女生,男生不可以和女生一起去洗手間,但你可以站在門口保護媽媽,別讓壞人進去。”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勇敢,可以保護家人,也清楚了自己作為男性應該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作為同性,應該及早幫助男孩建立起正確的性別意識,讓男孩對自身性別特征有較為全麵的了解,努力讓男孩學著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小男孩誌強的觀念轉變
小男孩誌強今年7歲,上小學二年級。誌強平時由媽媽照顧、管教,媽媽疼愛孩子,不希望他受到任何傷害,也不願讓他吃苦受累。在媽媽的影響下,誌強性格柔和,說話細聲細氣,做事也慢條斯理的。媽媽原以為這樣的誌強是懂事聽話的,以後肯定有出息。然而,學校舉辦的一次植樹活動改變了誌強爸爸媽媽的想法和教育態度,也改變了誌強已有的性別觀念。
植樹節前夕,誌強所在學校組織學生去附近的山上植樹,很多同學都興奮起來,尤其是男生,他們認為終於可以離開教室參加一次有挑戰性、冒險性的活動了。可聽到老師說植樹要同學們自己爬山,要帶上小鐵鍬自己挖地,誌強就高興不起來了。誌強從來沒有勞動過,沒有爬過山,更別說讓他挖地種樹。而在誌強的意識裏,他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有能力種樹,他一直認為自己就應該乖乖在學校讀書,在家裏寫作業,耐心等媽媽為她洗衣做飯,植樹活動應該是像媽媽那樣喜歡勞動的女生去做。因此,誌強不敢去植樹,他害怕爬山,也害怕勞動。這時,爸爸媽媽才意識到孩子的性別觀念出現偏差,孩子缺乏男孩應有的陽剛、堅強、勇敢的品質。
於是,爸爸告訴誌強:“寶貝,爸爸和你一起去植樹怎麼樣,植樹很簡單的,任何一個男孩都能很快學會。”
誌強問:“植樹不是媽媽該做的事嗎,爸爸你也會嗎?植樹還要爬山、挖地,我會不會受傷,會不會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