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 中國之路
甲午年說過去看未來
2014年,是農曆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海戰,大清水師被東洋的小日本打得鼻青臉腫,徹底終結了老大帝國的美夢。我們站在120年後的今天,遙想當年怒發衝冠的鄧世昌將軍,也要動容垂淚……問題是,眼淚是不值錢的!如果你的國家疲弱,你就要隨時準備被搶、被殺。
不要以為被搶、被殺就很淒慘了,在侵略者的屠刀麵前,死都是一種奢求。甲午海戰僅僅過去六七個年頭,八國聯軍就攻占了北京,劫掠了清京城。這一次,依然是日本人為主力,他們幾乎占了八國聯軍的一半兵力!
我們與日本,仿佛是世仇,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從曉得彼此存在的那天起,就不斷地給我們添麻煩。先是左一撥右一撥的遣唐使、留學生上門求教;然後本事還沒有學全呢,就開始綿延數百年的“倭寇入侵”,一直到戚繼光出現,才暫時打消了日本侵占中國的野心。一戰二戰的時候,兵強馬壯的日本人,開始全麵入侵中國,導致我們犧牲了3000萬人的生命。
通算起來,日本之侵略中國,沒有1萬次,也起碼8000次了,這真的是個問題。不管日本人嘴上說得多麼動聽,表現得多麼恭謹謙和,隻要他們看到機會,總是毫不猶豫地向我們亮出屠刀,並毫不客氣地揮向我們的脖子。
上千年來,一向如此。
當然,在冷兵器時代,我們不怕日本,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要駿馬有駿馬,要刀槍有刀槍。唐代軍人,每人可以佩帶一把陌刀,外加一把腰刀,隻要你不嫌多了麻煩,甚至還可以給你的背上背一根“撒手鐧”。除了手裏的武器之外,頭盔、鎧甲、護心鏡,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麼燒包的裝備,完美地展現了一個帝國的繁盛。不要以為冷兵器時代就全靠血肉之軀去拚殺,刀子都沒有,給你一根木棒你敢輕易上戰場嗎?大唐的軍人裝備之所以那麼好,是因為中國物產豐富,冶金工業足夠發達。即便是手工作坊的效率,也能給所有軍人配備上足夠好的武器裝備。
那個時候的日本,敢來挑釁嗎?他們不敢,他們那個時候,正忙著到處宣稱刀在人在、刀亡人亡呢……是不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日本人會有這麼一個離譜的習慣?其實說穿了一錢都不值:因為日本窮!
日本隻是個漂泊在東海的小小島國,資源有限得很。我們這邊除了一人配備好幾把大刀小刀之外,還能裝備全副金屬鎧甲。而那個時候的日本,和現在一樣,極端地缺少鐵礦石,更加缺少焦煤,冶金技術更是渣到了火星級別。這就導致當時的日本武士,變賣了所有身家,也就隻能買得起一把刀。為什麼愛刀如命?因為就這麼一把,弄丟了就再也買不起了。這把刀不但要自己愛惜,還要世世代代地留給兒子孫子使用,這就是所謂傳家寶的來曆。
刀尚且如此,鎧甲就更不用提了。鎧甲這東西,分為重甲、輕甲、軟甲。重甲很費銅鐵這個不用說,軟甲是用細小的鐵絲編織而成的鎖子甲。唯一不用金屬的輕甲,是牛皮或者大象皮製成。這些東西,當時的大唐帝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你想穿軟甲就穿軟甲,你想穿輕甲就穿輕甲,隻要你不怕重,手裏拎著一根長柄大砍刀,身上再穿一身重甲,那也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可是,這些對當時的日本武士來說,就完全地是奢求了。日本的所謂鎧甲,根本不是金屬鎧甲,實際上當時的日本武士連牛皮鎧甲也裝備不起。那個時候的日本武士,通用的鎧甲是竹子鎧甲。話說一群手拿單刀的“竹筍”,怎麼去麵對大唐統帥的百萬“全金屬”雄兵?所以唐代以及唐代以前,日本人特別恭謹,這就不奇怪了吧?
可是,到了中日甲午海戰的時候,情況完全地改變了。雖然理論上來說,中國和日本同時經曆了西方工業革命的衝擊,可是在幾乎同樣的情況下,日本卻明顯地比中國衝得快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要明白,日本人正因為極端地缺少資源,所以在對資源的利用率上,就非常用心。還是前麵刀的例子,日本刀脫胎於唐刀,這個大家都知道。問題是,我們的戰士,一人可以配備好幾把唐刀,丟了換一把,斷了換一把,隻要人還在,就不愁沒有刀子用。而日本那邊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隻有一把刀,所以在刀子的製作過程之中,那真的是千錘百煉啊。刻苦地錘煉,當然能得到更好的武器,日本刀流傳至今,成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精益求精的工藝,導致日本在接受現代化工業的過程上,就要比昏昏欲睡的老大帝國要快。大清朝也沒少搞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可是進步太慢。一旦日本變得短小精悍起來,麵對沉睡的東方巨龍,他肯定會忍不住動手的。想問為什麼?那根本不用問的,因為日本資源太少了!
資源少、地盤小,人口一多,大家的生存壓力自然就上來,想擴張不想擴張都要擴張,這個是沒辦法的辦法。等,就是死,衝出去,盡管也會死,可是起碼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才會發現很多時候,日本都在用“賭”的心態來發動對外戰爭。
日本想賭,其他國家願意不願意都要陪著賭。在這一點上吃了大虧的,不光是中國,其他朝鮮、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澳大利亞等等國家也要跟著被牽連;甚至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也都沒能逃脫日本的黑手;就連遠在萬裏之外的美國,也要被偷襲珍珠港,享受天外飛來的迎麵一嘴巴。
當然了,不幸的是,日本的曆次對外擴張,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所以,那些參加了對外擴張侵略的人,也就都成了炮灰。這一點,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是活該,所以沒人同情那些戰犯。
可問題是,那些戰犯,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卻有著別的意義。畢竟,那些人是為了讓全體日本人過上好日子,才出去偷、出去搶、出去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這對別的國家和人民是災難,可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種“高貴的自我犧牲與奉獻”,這些人就算啥都沒搶到,死了,那也是為日本做出了貢獻的,起碼這些人不用再吃飯了!
我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近現代之前,日本是有古老傳統的:一旦某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衰老了,就要用石頭砸掉自己的牙齒,活活餓死,隻是為了給兒子孫子節省下一口飯而已。這樣的事情,我們聽聽都覺得恐怖,可是那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日本的地方就那麼大,資源和土地就那麼多。有人多吃一口,就意味著肯定要有人少吃一口,他們已經把日子過得好像手表裏的零件一樣精準。
有了這樣一個國家做鄰居,是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中國因為地大物博,因為老祖宗給力,還算頂住了。朝鮮就數次被鬧得亡國,連末代朝鮮王室的骨血,都被日本人給搞沒了。至於說隨隨便便幾個日本浪人就幹掉了明成王後的事情,都不用提的。
可是,顯然我們還是大意了。甲午海戰,給我們這群龍的傳人敲響了警鍾,落後就要挨打,那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僅僅是因為你的家裏好東西太多。東北的黑土地、內蒙古的大草原、西藏的大雪山、中原的富饒田地……我們見怪不怪的這些,你知道有多少人朝思暮想嗎?
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必須振興自己的工業,必須強大自己的軍隊。老祖宗已經再三再四地演示過了,隻有你裝備了好幾把刀子的時候,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才會老老實實地做他自己。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任何“養老母不養航母”的論調,都是絕對錯誤的。沒有航母、戰機、衛星、導彈……沒有這些,我們養了老母又怎麼樣?當侵略者再次舉起屠刀,你以為他隻殺了你自己就完了嗎?你以為他們會把你老母接回家去當自己的老母養嗎?別做夢了好不好,他們自己的老母都要用石頭敲掉自己的牙齒活活餓死,他們會養你的老母嗎?開什麼玩笑!
強國,強軍,強壯中華民族,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不提共產主義,不說天下為公,僅僅是現實的需求,也需要我們富國強兵,我們不去欺負別人,可是我們起碼要有能力保護自己。保護自己,光想想就夠了嗎?
一人一把大砍刀,一百個人衝出去,不夠人家一挺重機槍掃射的。同樣道理,一人一挺重機槍,一百個人衝出去,不夠一顆原子彈炸的。如今是後工業時代,是科技井噴的信息世紀。我們想保護自己,就要擁有足夠多的坦克、戰機、航母、空間站。沒有這些東西抓在手裏,我們就算再多出13億人,也隻不過是多了13億個靶子,是不管用的。
當人口優勢不再左右戰局的發展,我們能指望的,就隻有工業科技水平了。在同等或者相近的性能下,誰的產品多,誰就占優勢,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隻能擴大軍事投入,這也不是什麼窮兵黷武,100多年來欠下的賬,是時候補一補了。
如果我們的老祖宗,當年狠下心,直接出兵滅了日本,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八年抗戰;如果我們現在就用核武器轟平了日本,也就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再來一次八年抗戰。不幸的是,我們的老祖宗太善良,不做斬草除根的事。更可惜的是,我們自己也秉承了老祖宗的優良品德,不會隨便去殺人放火。
既然做不到一勞永逸,那麼唯一的選擇,就隻能是我們好幾把刀,日本一把刀。隻有這樣,才能獲得暫時的戰略平衡,我們才能得到我們本就應該有的和平與安寧,不必擔心再有人闖到我們的家裏殺人放火。
可能會有朋友說:“不對啊,你看現在的日本,多和平,多環保,滿大街都是萌化的漫畫,多可愛……”是的,那些東西是很天真,但是不要以為天真就是可愛。一位北大教授曾經說過:大人是絕對不會把蜻蜓的腦袋擰下來,觀察它還能活多久的。可是這種事,小孩子經常幹!
萌化的日本看上去很可愛,可是也很危險。小孩子擰下蜻蜓的腦袋的時候,他自己不覺得殘忍,他覺得很好玩。而我們再去翻看侵華日軍的罪惡照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照片裏用刺刀挑著嬰兒屍體的日本鬼子兵,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愧疚,他一本正經地用刺刀挑著嬰兒的屍體,眼神專注得很。你以為他在殺人嗎?錯了,他隻是在觀察沒了腦袋的蟲子能活多久而已。
120年前,鄧世昌將軍奮不顧身地與敵拚殺,完美地展現了一個中國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英雄不該被遺忘,曆史也必須有後人去評說。120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必須從甲午海戰之中,汲取血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就要被人搶。為了阻止侵略者的鐵蹄,裝備不如人的鄧世昌隻能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青山可埋忠骨,碧海可葬賢臣,你為中華民族流盡最後一滴血,你被後人敬仰,理所應當!
可問題是,我們需要再出一個鄧世昌嗎?
對不起,我們不需要,我們需要的是一支強大得讓潛在的敵人感到眩暈的軍隊,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如果我們現在也學康熙乾隆,認為有了八旗兵就不需要火槍火炮了,那麼,第二個鄧世昌,就可能是我是你。
真話往往很難聽,可,這就是本質。
65年的世界65年的中國
新中國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共和國的同齡人,今年隻有65歲。現在全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新中國飛速成長的見證者,聽他們講起童年往事,總讓我們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盡管大家都知道“一窮二白”這個名詞,可是新中國建立之初,到底窮成什麼模樣,恐怕不是今天的新生代所能想象的。
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年產粗鋼隻有區區的15.8萬噸,而同一時期的日本,在打敗了二戰,接受各種製裁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年產粗鋼311萬噸,幾乎是我們的20倍。那個時候連印度都能每年生產137萬噸粗鋼,至於說美國,粗鋼產量更是達到了駭人聽聞的7074萬噸!跟美國比起來,人家零頭兒的零頭兒,都是我們粗鋼產量的五六倍,把自己比喻成芝麻,把人家比喻成西瓜,都是變相地誇自己。
65年之後,美國的粗鋼年產量穩步增加,接近9000萬噸。而這時候的中國,粗鋼年產量已經悄然逼近8億噸,不但超了美國將近10倍,實際上全世界小200個國家加起來,粗鋼產量才和中國差不多。中國以一國之力,占據世界粗鋼產量的半壁江山,這不是神話,是現實!而且注意哦,這裏說的隻是產量哦,在鋼鐵產量不斷攀升的同時,中國關停了數不清的環保不達標企業。現在還在堅持生產的鋼鐵企業,也陸陸續續地減產維修,這要是放開了生產,產能到底是多少已經沒人敢預計,最保守的估計,突破10億噸也不是啥天大難事。
鋼鐵產量隻是一個縮影,我們剛建國那會兒,幾乎所有商品都是洋字頭兒,從洋火洋蠟,到洋鎬洋油,從洋漆臉盆子,到外洋大輪船……我爺爺直到去世,一直稱鐵鍬為洋鍬,每當他拿起錘子,總會習慣性地扭頭對我說:“去,找個洋釘給我!”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對小花說:“去,找個洋釘給我!”小家夥到冰箱裏翻了半天,給我拿回來一個果凍。
是的,釘子就是釘子,再也不是什麼洋釘了;與之對應地,蠟燭就是蠟燭,再也不是什麼洋蠟了;火柴就是火柴,再也不是什麼洋火了。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很多都是使用電器化炊具,即便是傳統的煤氣、天然氣用戶,也基本上普及電子點火裝置,這直接導致很多小孩子甚至連火柴是什麼都不知道,更別提什麼洋火了。僅僅是65年的時間,我們的生活就經曆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化的基本條件,就是煤和鐵,鋼鐵產業隻是一個基礎工業能力的縮影。在這個基礎之上,從衣服鞋襪,到電視手機,從冰箱彩電,到摩托汽車,從輪船飛機,到火箭衛星空間站,中國製造了整個世界幾乎一半的商品,成為名副其實的全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我們不但能夠生產各種商品,更重要的是,被稱為工業母機的機床行業,中國的能力也是一路飛揚,我們能夠自我升級換代,再說中國工業隻是代工的級別,誰還信啊?
65年前,我們的國產航空器,還處於風箏的級別,火箭發射水平,還處於二踢腳的年代。65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在幾乎所有航空領域裏見到中國自己製造的國產機,殲-20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縮影,直升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攻擊機、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偵察機、運輸機……我們甚至還用自己的火箭把我們的空間站射到了太空之中,讓全世界的鄉親們羨慕不已。
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的工業化,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說過中國會崩潰。陳誌武先生還專門寫了一本“經典著作”,名字據說就叫《 中國崩潰論 》,聽說忽悠了好多老外花錢去買開心。與此同時國內的“公知”們搖唇鼓舌,搖旗呐喊,一旦中國有點兒成績,就怪腔怪調地說風涼話;一旦中國遭受了某些挫折,就立刻興高采烈地落井下石……其實我真的不明白,這樣一群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什麼用呢?他們從不肯真正地好好看看這個五千年不曾湮滅的文明。
隻要我們稍稍注目,就會發現勤勞質樸的中國人民並沒有虛度光陰,這個國家正在走向富強,我們的前途充滿希望。從翱翔天外的“神舟”飛船,到深潛大海的“蛟龍”號,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我們的身影。從農村到鄉鎮,從縣城到省際,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工業化的腳步已經全麵啟動,再沒有人能夠阻擋中國的前進腳步。大國崛起已經不再是夢想,就實實在在地屹立在世人的麵前,隻不過有人假裝看不見而已。
問題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嗬嗬。在事實麵前,再巧飾的謊言也會不攻自破,再逼真的呻吟也會無比蒼白。這個國家誠然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那不是我們嫌棄這個國家的借口,恰恰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理由。許多年以來,我們對愛國主義不甚了了,可是當我們站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之下,看著它冉冉升起,聽著耳邊嘹亮的《 義勇軍進行曲 》,你會由衷地發現你永遠擁有一顆屬於中國的心,那顆心正有力地跳動著,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
建國65年祭先烈: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估計有史以來,這世上就沒一個作家像俺老花這樣土得掉渣,這個真的不是自謙,實際上俺還真有點兒洋洋得意嘞。省內運動會,俺從來都是盼著撫順隊贏;國內運動會,俺一向是希望遼寧隊勝;到了奧運賽場上,俺隻為中國隊喝彩!這叫鄉土情結,還是立山頭兒拉幫結夥,或者說狹隘的地方主義,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去,俺就是這麼樣一個人。美國的總統再高大上,那也沒有俺家鄰居毛大叔親切;麥當娜再漂亮,那也沒有俺家花嫂子可愛;白宮再寬敞,那也沒有俺家的狗窩好!
不幸的是,十幾二十年之前的中國,各項指標數據,真的是不咋地!不要說跟美歐日韓比了,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都與我們不相上下。所以,剛剛上網那會兒,拿印度與中國比較,在網民之中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兩個國家都很大,人口都很多,同是文明古國,又腳前腳後地獨立建國,還先後都得到了蘇聯的工業援建……總之,一句話,中國跟印度之間,相同點太多,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
於是,從鋼材產量,到煤炭儲備;從糧食生產,到飲食文化;從飛機坦克,到宗教政黨;從衛星火箭,到恒河長江……能比的地方被大家翻出來比了一個遍,最後我們謹慎地認為:中國目前險勝,長遠來看,我們會甩印度十八條大街那麼遠。原因是我們經曆過土地革命,民智已開。開始我們這些毛頭小夥子還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畢竟比來比去把人家比輸了,有點兒不太厚道。不過有一天一個哥們兒翻譯過來一篇印度朋友的帖子,居然也是比較兩國現狀和前景的……當然,他們認為目前印度險勝,長遠來看,印度甩中國十八條大街那麼遠什麼的,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人家認為印度的優點是有民主製度,有選票,建國初期可能看不出什麼,一旦國內關係理順,後勁兒會非常強勁。
我們愕然發現山的那一邊,印度的網民朋友顯然也暗暗地跟中國較勁兒呢。這一下事情大條了,“比”的問題進一步細化,什麼人均壽命,什麼醫療條件,什麼義務教育,什麼生態保護……這麼說吧,我一個東北農民,居然連海德拉巴這麼繞口的、跟自己全然沒有半點兒關係的地方,都能隨口點評幾句。而我那時候還屬於沒文化的級別,真正的技術男們,連海德拉巴地區的工農業總產值都了如指掌。
兩邊的口水戰,一打就是好多年。我們這邊經常有人翻牆過去查探信息,有一段時間,印度論壇裏隻要一發表好帖子,在中國的論壇上就幾乎同步有翻譯帖子出現。這一點,印度的朋友比較窩火,他們那邊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我們這邊的官方語言是漢語,我們這邊有很多懂英語的精英,他們那邊卻沒有幾個懂漢語的行家,口水戰的結果,誰勝誰負就不說了,起碼爭論的形勢就對印度的網民很不利。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有關中印對比的帖子,忽然就減少了,再有人發表《 扒一扒印度的“免費”鐵路 》之類的帖子的時候,總會有人不屑一顧地留言說:“能不能有點出息啊你們?中國GDP應該瞄準日本人,還跟印度比個毛線?”啊……看著中日之間的工業、經濟數據對比,忽然發現我們已經超出了印度太多。再跟印度比,確實有點兒不好意思了。不過印度和日本的經濟差距,好比雞蛋和西瓜,超過了印度的中國,距離日本還是很遠。那一年日本的GDP是4.6萬億美元,而當時中國的GDP隻有1.4萬億美元,別說迎頭趕上了,連望其項背都算不上。
對於趕超日本,當年的網絡“自幹五”們還是很謹慎的。經濟數據不是吹牛皮吹出來的,4.6和1.4之間的差距,上過小學的人就能算出來。那超過3倍的實力對比,讓人覺得頭暈目眩。比,比不過。認輸吧,又覺得太窩囊了!我們有13億人口啊,日本人隻有1億多一點兒,兩國之間的人口基數差了10倍,人家1個人賺的錢,比我們這邊30個人加起來還要多!
比不過難道就不比了嗎?才不呢!有關中日對比的話題剛一冒頭,互聯網上很快就流傳起一篇重磅文章,雪亮軍刀兄所著的《 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 》!我們現在可能很難想象,僅僅在10年之前,我們跟日本的差距是多麼的遙不可及。軍刀兄的文章發表之後,很快就有唱衰中國的家夥寫出了《 駁雪亮軍刀“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論 》。雪亮軍刀的論據,是中國每年百分之七八的經濟增長率,和日本每年0.2%到0.9%的經濟增長率,用時間疊算的方法,得出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會超越日本。而反對派的依據是中國的粗放式經濟難以長期維持,中長期比較起來,日本的技術優勢終究會擊敗崛起中的中國。畢竟,兩億條牛仔褲的利潤,和一架飛機的利潤差不多,誰優誰劣簡直是一目了然。更何況日本的背後是美國,美日一體,經濟規模加起來,對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自幹五”們都很不服氣,肚子裏憋了一把火,卻又無話可說。脾氣大的張嘴就罵人,那是免不了的。有點兒水平的“自幹五”,不是小心翼翼地引經據典,就是無比煽情地淚談氣節。而依靠美國當走狗的漢奸“公知”們,把嘲笑中國的落後當成樂趣,每當蹣跚前進的中國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他們總要翻出來幾張貧困山區孩子的老照片,說西部人民還在吃草呢,你們追什麼美國日本?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吧,你也配姓趙?
有大學生留言發帖,說老子從此戒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就算老子這輩子看不到,也要讓我的兒子看到,兒子看不到,也要讓孫子看到……中國必須富強!
最後這6個字,讓懷揣大國夢的“自幹五”們潸然淚下,很多當時我熟悉的學生賬號再也沒有登錄過。我知道,他們不是逃跑了,恰恰相反,在這場“比”的較量之中,他們抓起刀槍上戰場了!那一年俺老花正是奔三的年紀,身處農村,沒機會再讀書強國,於是我選擇盡我可能地推動這個國家前進前進再前進。我不再種田,傾家蕩產地投身養雞業,起早貪黑地幹活,熬到第一批小雞出欄的時候,我瘦了整整10斤肉,1.73米的老花隻剩下106斤體重。我瘦了,可是我賺了!
我拋卻了書生意氣,坐在成噸的雞糞旁邊,吃東西照樣心安理得。我知道我的努力對於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來說,肯定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堅信,再微不足道的努力,隻要乘以13億,也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成就。13億中國人共同努力的成就,可以超越日本,可以超越美國,就算是火星上也有人,那我們也終將超越他們!
2009年的某一天,我在家裏點查進貨單,忽然聽到電視裏麵有人說了一句:“2009年中國GDP會超越日本……”我一下子就震驚了,手忙腳亂地打開電腦,發現論壇那邊已經鬧翻天了!有人1、2、3、4、5地列舉各項中日經濟的對比數據,有人把《 駁雪亮軍刀“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論 》的帖子翻出來鞭屍,更有人矛頭向上,問出了“自幹五”們最關心的話題:“中國經濟規模什麼時候會超越美國?”
如果說4年之前,有人冒冒失失地提出這樣的問題的話,不但推牆派“公知”要嗤之以鼻,恐怕愛國陣線的“自幹五”們也都會覺得這家夥好高騖遠。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啊,僅僅4年時間,中國經濟就追平了日本,麵對隻比日本高出一兩倍經濟規模的美國,我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工業化強國,二戰之後當之無愧的全世界領袖……大國夢,不超過美國,那算哪門子大國夢!
麵對中國想要超越美國經濟的話題,大洋彼岸的美國人還沒說什麼呢,中國國內的“公知”們率先發炮了。他們嘲笑中國的GDP含水量太大,他們指責中國人為追求片麵的GDP而犧牲了環境,他們挑撥中國的年輕人盲目攻擊政府體製,他們用美國的金融能力忽悠我們,他們用美國的軍事實力嚇唬我們,他們用一個比一個好聽的名詞來欺騙我們……可是日本已經被擊敗了啊!還說這些臭氧層子有啥用呢?老牌“自幹五”奮勇反擊,新生代“自幹五”如雨後春筍,一片一片地往外冒,這個國家正在走向輝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我們還有什麼可不自信的呢?
既然兩派各不相讓,那麼大吵一頓是不可避免的了。貶低中國的家夥一會兒一個說辭,不是中國崩潰論,就是曆史終結論。“自幹五”這邊群雄並起,口誅筆伐,寸步不讓。2010年以來,中國互聯網上,各種意見激情碰撞,吵得不亦樂乎。為了打壓中華民族覺醒的士氣,推牆派“公知”們不惜血本,向各種媒體滲透,一方麵口沫橫飛地抗議中國政府不讓自己說話,一邊又借用手中的網絡媒體控製權大肆封殺愛國派聲音,僅僅俺老花一人就多次受到了無理的屏蔽與野蠻的刪除,連支持“黨指揮槍”這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文章,都要被人屏蔽五六次之多。
可是,結果又怎麼樣呢?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切沉渣都會被無情地碾壓而過。2014年初的某一天,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稱:“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經濟將超越美國!”消息傳來,國內的網絡輿論層麵居然波瀾不驚。“公知”們無話可說,洋爸爸的權威報告上白紙黑字,無可抵賴,隻能假裝看不到。愛國陣線的“自幹五”一邊,早就知道中國工業實力超越了美國,不管是名義GDP還是購買力平價計算法,超越美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區別的無非就是早一天還是晚一天而已,大家心裏早就有數了的,根本就不用再激動。毛爺爺在建國之初就說過:我們要超英趕美!
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時代的紀元元年,這一年新中國將迎來65歲華誕,這一年是中國夢、大國夢的新起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我們不懼艱險,奮發圖強,六十五載風雨同舟,我們一路輝煌。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國慶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鮮花數朵、濁酒一杯,告慰革命先烈、古聖先賢: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35年之後建國百年暢想
今年是建國65周年大慶,看了眾網友的美文,忍不住就想,建國才65年,我們偉大的國家就從一窮二白開始,一路逆行,連闖紅燈,僅僅60多年,就把中國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那麼,再過35年,到了我們國慶百年慶典的時候,我們的祖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畢竟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的變化太快了些,簡直是日新月異,目不暇接,再過35年,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想提醒大家一個常識,那就是我們每年有百分之七八的經濟增長率。雖然忽高忽低上下起伏,可是總體趨勢還是很穩定的。那麼以這個數據往下推算,我們會驚訝地發現,30年之後,中國的財富,會暴增8倍!財富不是簡單的錢,錢其實隻是一張張帶花紋的紙,真正的財富就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包括吃的用的等等等等。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趨勢往下發展,30年,至多35年之後,我們每人平均擁有的物品,會比現在多8倍!
當然了,即便是我們很富裕了,也不會每人每頓吃8碗大米飯,所以可以估計的,是中國農業的量變過程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國家財富大大增加,所以精細化、天然化、健康化的飲食要求,會催生中國農業向精細化發展,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現在每年從國外購買大約1/10的主糧,到了30年之後,這個規模恐怕要增加到50%左右。更多的糧食可以作為飼料,生產更多的肉食品,雖然素食主義者會大批量產生,不過這並不能影響整個國家國民的肉食需求量,畢竟人是雜食動物,吃肉是天性需求,剛性需求會很大,這個是誰也阻止不了的。
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的城市大樓,會越建越高。這個是沒辦法的辦法,中國雖然地大物博,可是真學美國那樣,大家都住小別墅的話,會嚴重地擠占農田。別管上麵說我們會進口多少糧食,那是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真出現意外情況的話,買不到國外進口的糧食了,那麼起碼我們本身的農產品要夠我們大家食用,這個是國家戰略安全問題,沒有商量餘地。在這樣的條件之下,18億畝耕地紅線的事情,不會有多大變化,這個是防止出現人吃人慘劇的最後保險,所以絕對不能動搖。
耕地不能動,而同學們又都想住寬敞明亮的大房子。那麼別無選擇,我們就隻能把樓蓋得越來越高,向空間要空間。樓高了,電梯就會變成必需品,所以預料之中的事情,就是電梯企業會迎來更多春天。當然,與之相輔相成的,還有個安全問題。樓太高,一旦遭遇險情,人員無法安全撤離,所以消防直升機領域,在今後一段時間之內,也會在中國蓬勃興起。有市場就有動力,這個事情屬於水到渠成,愛幹不幹都必須幹,嗬嗬。
按照現有的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35年之後石油不見得被用光,怕也要接近開采的尾聲了。所以,30年之後,我們就必須要麵對一個如何出行的問題。電力機車當然是免不了的了,短途運輸的話,就隻能指望電瓶車了。這方麵,如果說電瓶技術獲得突破( 即便不突破,比亞迪現有的技術也馬馬虎虎夠大家用了 ),或者說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夠實際運用( 這個也沒啥問題,中國國產的擁有世界頂級技術的可控核聚變實驗堆,據說15年之內就能建成,內部消息,不知道真假,請勿外泄哈 ),如果這兩方麵的技術有了重大突破,那麼人們的出行問題,將永遠地告別汽車尾氣時代,實現真正的綠色出行。
能源領域的技術性革命,會讓這個世界完全變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電力,會更換現今所有的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發動機。不但這些機器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會完全消失,連帶的噪音汙染也會大幅度下降。雖然這是好事,但是對交通安全來說,實際上是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們就可以想象一下,未來汽車在信號燈的問題上,肯定會對現有模式或者說技術有相應的革新。當然,最關鍵的是,這些交通工具,不再過分依賴人工操作,智能化出行將是必備的。有了這個需求,所以未來幾十年之內,軟件編程人員,依然是國家的戰略財富,哪個國家的人才多,哪個國家就擁有先手權,甚至演變成決定權。還好,我們國家的人口總數全世界第一,軟件編程人才( 數量 )差不多也是全世界第一。感謝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建立了那麼多的理工科大學,謝謝。
基礎改變,其他都會改變,國防、外交等等。
35年並不漫長,我堅信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輕輕鬆鬆地看到百年國慶時候的盛況。雖然因為篇幅和能力所限,俺不能,也無法把35年之後的盛況全部描繪出來,不過很明顯,隻要我們堅持走現在的道路,做合理化調整,在不出現過分的偏差的情況下,那麼上麵俺老花所描繪的事情,就早早晚晚會變成現實。我曾經跟一個我很尊敬的朋友聊過,他是一個很虔誠的宗教信仰者,我說共產黨的共產主義也是一種信仰,我們也追求天堂,隻不過,天堂也是由一個個基點堆積而成的,我們不求施舍,我們身體力行,我們打算親手建設一個天堂。
35年後的中國會怎麼樣?這顯然是個讓人頭暈目眩的問題,就像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想過30年之後會是今天這樣,我們現在去展望30年之後的中國,也依然會覺得那美得像夢境。可是那畢竟不隻是夢想,中國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如果說今天的中國,還不足以跟美國比肩的話,那麼30年之後的中國,肯定會甩美國十八條大街那麼遠。實際上那個時候還有沒有美國,我們都不敢妄下定論。美國沒有什麼大一統思想,聯邦製的合眾國,本來就是一盤散沙。大家聯合起來欺負小國家的時候肯定很爽很團結,一旦失去世界霸主的寶座,蘇格蘭獨立的例子保證會天天上演,歐美人拆爛汙的時候,下手可比中國人厲害多了。
心懷理想,麵對現實
——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
話說當年“土共”鬧革命,還是很激情澎湃的。可問題是,李大釗同誌被吊死了,城市暴動被鎮壓了,秋收起義軍被反動派打得稀裏嘩啦,最後我們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也搞丟了,不得不拉家帶口地走上了兩萬五千裏的長征路。
“土共”們混到這個地步,按照傳統的看法,基本上就可以翹辮子了。他們的事跡,會被編撰進教科書,成為“反賊”的代表,與陳勝吳廣一起被後人所唏噓。士大夫們會嘻嘻哈哈地談笑:“看看,泥腿子就是不成事,幾千年的大起義,最後還不是被官老爺打得頭破血流,作鳥獸散!”
然而,就是在這種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土共”們不但沒垮台,反而一步步做大。從嘉興南湖遊船,十幾個書生第一次密謀開始,僅僅28年之後,毛爺爺就站在天安門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成立了。如果從最艱難的遵義會議開始算的話,“土共”從四處逃竄,到問鼎天下,隻用了14年的時間。
請注意,中國可不是隻有洗臉盆那麼大,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我們現在開上小汽車,兩個司機輪換開車,從東到西地跑一次,也起碼需要好幾天啊!這麼廣大的國土,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土八路們怎麼就成功了呢?
這一點,在後來的總結報告之中,我們得到了最明確的回答: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之所以偉大,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強調了理論聯係實際。照搬蘇聯東歐的革命方式,實踐證明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人家是先發國家,產業工人基數龐大,隻要工人階級覺醒了,那麼稀裏嘩啦地一推,資本主義就注定要完蛋。至於農民,在他們看來,是屬於有資產的人群,別管農民所掌握的資產多麼的少,哪怕隻有二畝薄田一把鐮刀,那也不是純粹的無產階級。
而中國當時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的工人階級人數太少太少,與四萬萬五千萬的農民階層比起來,頂多也就是九牛一毛的級別。在這樣的特定條件下,如果得不到農民的支持,那麼共產黨在中國就沒有出路。
所以我們後來看到,我們黨的基礎從單純地依靠工人,轉變為依靠工農群眾。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當一個政治勢力得到了最底層人民的支持,他注定就要成功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毛澤東思想的傳承性就必須得到保障。實際上,理論聯係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也永遠都不會過時。毛爺爺逝世之後,我們來稍稍地理一下國家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