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做到心中有數(1 / 1)

一般情況下,除了重大的外交場合和莊重場麵需要事先撰寫祝酒詞外,生活中的祝酒都屬於口頭文學。因此,日常生活交際和一般工作交際場合,即興祝酒的時候比較多,這就要求你對祝酒詞的運用做到心中有數,要清楚祝酒詞的一些注意事項。

(1)祝酒詞要口語化

酒宴上的祝酒詞可以說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酒宴總的來說都屬於娛樂休閑的場合,如果所說的祝酒詞像作課題演講一樣正式,隻會讓整個酒宴氣氛變得緊張。因此,隻有貼近生活的口語才能讓人感到親切,口語化也能適應酒宴的風格。宴會不同於報告會,更不同於演講會,名人名言、警世妙語也都必須經過口語化的聯結和組合,才能發揮好祝酒詞的作用,才能生動感人。

(2)祝酒詞要富有節奏感

我們在酒宴上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幹”。傳說“幹杯”這個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源於人們感到飲酒時,眼能觀酒的顏色,鼻能聞到酒的香氣,嘴能嚐到酒的味道,隻有耳朵無法感受到酒的美妙。因此,人們就想出了喝酒時碰杯,讓悅耳的聲音使耳朵也能分享酒的美好感受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祝酒的語言如果有了比較好的節奏感、韻律感,會為祝酒增加感染力。祝酒詞雖然不是做詩,但要想有良好的效果,就要讓你的祝酒詞富有詩一般的節奏韻律感。如“一條大河波浪寬,端起這杯咱就幹。”就很押韻,聽起來很有意思,很輕鬆,也很有感染力。

因此,在祝酒之前,一定要考慮在語言的選擇上和通篇的結構上,以及在表達的語速上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喚起酒宴參與人心靈的節拍,達到思想和感情的共鳴。

(3)清楚祝酒詞的一些禮儀要求

不論是什麼樣的酒宴或飯局,祝酒詞的風格都必須符合禮儀禮節,使賓主之間既能夠感受到適度禮儀的尊重,又不失親切感。酒的特性易使人飲後亂性,不拘小節,不講禮儀,這樣很容易影響酒宴的氣氛和目的。而祝酒詞的運用無論是在開場的時候,還是在中場的時候,都隻有充分重視禮儀禮節,顯示出自身的風采,才能把酒宴的氣氛導向尊崇禮儀的方向。致辭人的祝詞如果能充分注重禮儀禮節,就能使得賓主之間既親密無間,又保證在一定的禮儀範疇內的“距離美”。同時,禮儀也是尊敬他人的具體體現。

在生活中,還有一類人有這樣的思想觀念,他們認為除外事場合應當重視禮節外,在其他場合,如公司聚會或交友小酌應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必考慮太多的繁文縟節;更有人認為飲酒就應當狂放,在一般的場合,祝酒詞隻有說得不拘小節才能表現得實在。大家袒胸裸背,大呼小叫,扯耳抓背……似乎隻有這樣才是風流瀟灑,才是“太白遺風”,才是真情體現,才能歡暢無比。其實,祝酒時謙恭的語氣,文雅的風采,禮貌的語言,端正的儀表才是宴會接待取得成功的保障,才是展現個人人格魅力的最佳途徑。即使酒宴的參與者全是熟人、友人或家人,也應禮儀適當,瀟灑不狂放,酒醉話不醉,做到有禮有節為最好。

祝酒要講禮節,還要講分寸。這就需要在祝酒的時機、語言的選擇、祝酒詞的風格、稱謂的親近程度、祝酒的熱烈程度、祝酒詞的長短,以及致答詞時與前麵祝詞長短的適應程度等都要掌握適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應根據不同的客人、不同的酒宴性質把握一個適當的尺度。

分寸感有禮節分寸,要既謙恭又輕鬆;風格上的分寸,要莊重詼諧恰如其分;時機分寸,要不早不晚恰到好處;語氣分寸,要不卑不亢。此外,還應包括具體的言辭分寸。如,說“為先生和夫人的健康幹杯”,這適用於外交場合,說“為你和愛妻的健康幹杯”是對友人的祝福。分寸的掌握還需要各位在日常的酒桌交際中自己總結。

不要說以上的要求很難,其實隻要你在平時閑暇的時候多想一想,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在酒宴祝詞的時候犯一些低級錯誤,成為眾人的笑柄。這也是祝酒詞應當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