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
對部屬的最大尊重,乃在於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才能,委以重任。人總希望自己的勞動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而身負重任則最能造就人。誰拿得起一百斤就交給誰一百二十斤的擔子,以此激發人的創造力。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允許每一個人參與並使人人都有一種真正被信任的感覺,這已經成為今天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企業秘訣。
〔法〕查理斯·H·塔威爾
部下,是可供管理者借鑒的鏡子。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管理的主要目標應是保證雇主和每一個雇員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興旺發達。
〔美〕弗雷德裏克·泰勒
企業管理如同音樂一樣,既需要有高音,也需要有低音。
〔美〕R·帕斯卡爾、A·阿索斯:《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管理者好比是交響樂隊的指揮,通過他的努力、想象和指揮,使單個樂器融合為一幕精彩的音樂表演。
〔美〕彼得·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總是一種隨機製宜的,或因情況而異的管理。
〔美〕哈羅德·孔茨、西裏爾·奧唐奈:《管理學》
想消滅大工業中的權威,就等於想消滅工業本身。
〔德〕恩格斯:《論權威》
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一個身體有兩個腦袋,就是個怪物,就難以生存。
〔法〕亨利·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
國有國風,家有家風。同樣,公司必須有公司的風氣。所謂公司的風氣,就是指公司的作風和傳統。與哪個人的主觀意識如何無關。它是公司長年培植起來的,如同人體的氣味一樣,浸透在公司全體職工的身上。
〔日〕宮木勇:《“鬆下”成功之路——人材的培養》
廠風同家風、民風一樣,是長年累月培植起來的一種文化遺產。
〔日〕花井正八,引自《現代日本經濟》
凡事都有規矩。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沉思錄》
製度帶有強製性,它雖然平凡但卻很有力。
〔美〕R·帕斯卡爾、A·阿索斯:《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任何規章都有某些例外,絕對通用的規章是沒有的。
〔英〕羅·伯頓:《憂鬱症剖析》
例外恰恰證明了規章的合理性。
〔英〕喬·拜倫:《書信和日記》
良好的管理製度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絕對必要的。先進的技術是昂貴的,假使沒有一個良好的管理製度,而想去應用這些新技術,那將是一種浪費。
〔美〕約翰·戴波爾
對於管理的所有職能來說,平衡原則是普遍適用的。
〔美〕哈裏德·孔茨、西裏爾·奧唐奈:《管理學》
現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務是應付變化。
〔美〕卡斯特:《組織與管理:係統與權變的方法》
自由、秩序與進步三足鼎立,群體生活才能平衡發展。
〔日〕鬆下幸之助:《鬆下幸之助經營管理全集》
我對管理工作的唯一信條,便是“參與”。
〔美〕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
由參與、責任和分權等方式,來達到全麵民主本質形態。
〔美〕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
集權與分權的正確平衡,就是在讓下級有充分靈活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實行最大限度的控製。
〔英〕J·C·丹耶:《工業管理》
公司首腦應將全部職權委讓給部下,把全部責任留給自己。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沒有分層,就不能分析也不能管理。
〔日〕石川馨:《質量管理入門》
組織不良最常見、最嚴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鑄製一條最短的指揮鏈條。
〔美〕彼·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務實》
過多的層次可能就是尾大不掉的官僚體製的最大弊病。
〔美〕托馬斯·彼得斯:《探索企業成功之路》
最礙事的是那種機構過多的傾向,它造成了那種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所不能容忍的刻板僵化。
〔美〕F·拜倫,引自《探索企業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