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抹善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都是必不可少的。學會分享可以使得你學會關心自己,關愛他人,從而培養與周圍人默契地合作。
分享不僅包括有型的東西,還包括思想、心情、創意等,在一個團體內,如果每個人都樂於把自己好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那麼必然產生整體效應大於單一效應的良性循環。與身邊的人分享你的新發現,可以在眾人的幫助下完善你的觀點,在不斷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逐漸獲得成功。同時還培養了大家的協作精神,收到共同進步的成效。樂於分享的人,必然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當你把自己的收獲與人分享,你的收獲就會擴大很多倍,反饋回來的快樂不是快樂的重複,而是一種擴展,是快樂的升華。
想一想,當有人理解你,欣賞你的時候往往能夠給自己帶來好心情。而如果不能夠把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你的成績,你興奮的心情得不到別人的肯定,隻能意味著一種孤獨。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都是一種懲罰。這樣他就永遠不會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的實質是一種博愛與平等的思想。智慧和情感的分享,能夠在完善自我的同時,同周圍人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人分享的人,才能享受到別人快樂的分享,享受到好人緣。
5.降低對人要求,提高對己標準
嚴於律己作為人生交往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基本行為原則,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中國近千年以來流傳下來的做人原則在現代更好地應用,包括了誠心誠意待人和善解人意。
一個有德性的人,應該是先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他人。先寬容別人的錯誤,才能去寬容自己的錯誤。
世界上成功的範例各有不同,但是成功的人必須具備嚴於律己的品格。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多來自於嚴於律己。在工作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不放過自己的絲毫錯誤。對待犯過的錯誤要及時改正,承認錯誤並不會受到大家的厭惡。相反掩飾錯誤的人才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在人際交往方麵,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言行,清楚地了解身邊的人與事,謹慎地對待自己身邊的一切。有正確的人生目標,並且能夠嚴格的執行,有“容他人之長,諒他人之短”的肚量,才能真正做到聚人、聚才、聚心、聚智,做到在名利之前寵辱不驚,坦然對之。自律性強的人更容易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嚴於律己,寬容待人,這是處世之道,也是養成良好品質的具體要求。
放任自己,苛求別人,往往會招致別人怨恨,被社會孤立,成為形單影隻的孤家寡人。要常常閉門思過,總結自己的得失,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隻有這樣才能做到不斷進步。嚴格對待自己,才能磨煉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別人樂於親近的人。
在要求別人之前,自己把事情先做好。如果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不要以為別人看不到你的錯誤,有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要知道,不管怎樣,環境或是別人都不會改變,能改變的,隻有你自己。
寬容地對待別人,也一並寬容地對待別人的錯誤。別人的錯誤,要細心的指出,耐心的教導。禁忌用別人的錯誤取笑於人。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擁有強大的能量吸引更多的人成為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