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文字是偉大而富有創意的,在使用率越來越高的“溝通”一詞的解釋上,美國人會說:“溝通,就是communcation。表示公開、公正、讓大家都知道;也可以是ne-gotiation,表示討價還價;還可以是dialogue,表示磋商、談判……”最後,隻能是大家一頭霧水。
還是我們的漢語簡單明了,“溝通”——使“水溝”“暢通”,讓管道無阻礙……
正如我們所理解的,日益進步的社會和紛繁複雜的人生牽涉到千頭萬緒,方方麵麵,隨便哪一方麵那一時刻的無意識之間,都可能造成人們之間的爭執。人民與政府之間,公司與職員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甚至一個人在想不開的時候,也會和自己的腦袋發生爭執。
社會文明最大的標誌之一就是和諧,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卻越來越多,把美好誤為醜惡,把善意誤為惡意,把真誠誤為虛偽,把正確誤為錯誤,把鮮花誤為毒草……都可以成為人生中的一層陰影,一種難堪,一次痛苦。所有這一切的不和諧,最需要什麼?是的,最需要的就是溝通,最需要的就是用溝通代替爭執!
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管道”不暢通了,有了民怨,需要溝通!
公司與職員之間有了“鴻溝”,造成了誤解與裂痕,需要溝通!
朋友與同事間有了“誤會”,造成了怨恨與不理解,需要溝通!
父母師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造成了叛逆,需要溝通!
最要命的是自己的腦袋被堵住了,總和自己過不去,需要好好地靜下來想一想,也是一種溝通!
溝通,就是把管道打通,讓任何人之間沒有誤解,沒有爭執,讓彼此能交流,能理解,能產生共識。就像大禹治水,通過溝通與疏導,可以讓敵人變成朋友;可以讓不同的解釋變成共識。
這是個溝通的年代,兩國的爭端,不應該用打仗解決;夫妻有矛盾,不必破口大罵;這次生意不成,下次還可以合作;會議上“水火不容”,可以溝通後“共同改進”……
隻要我們有愛心、有耐心、有誠心地去溝通,這世界必能和諧,這社會必能進步!
本書提出“用溝通代替爭執”的理念,就是力圖讓每一位讀者將本書提到的70個智慧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讓生活變得和諧,讓人生變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