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不應該有爭執,因為對待任何事情,隻要我們去溝通,就不會存在矛盾,不會存在爭議。
這是個溝通的時代。兩國的爭端,不應該用打仗解決;夫妻有矛盾,不必破口大罵;這次生意不成,下次還可以合作;會議上“水火不容”,可以溝通後“共同改進”……
日益進步的社會和紛繁複雜的人生牽涉到千頭萬緒,方方麵麵,隨便那一方麵那一時刻的無意識之間,都可能造成人們之間的爭執。人民與政府之間,公司與職員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甚至一個人在想不開的時候,也會和自己的腦袋發生爭執。
先看下麵的幾個故事:
故事一——
從前有一位的宰相,知道廣東發生了大水災,請求皇上讓廣東那一年不用上繳糧食。
可是在朝廷上皇帝不置可否,隻說“讓我想想”,於是這件事情就擱下了。
但是宰相的心裏放不下這件事,因為廣東千千萬萬的難民在飽受疾苦。於是,這個宰相在每天陪皇帝下棋的時候,他每下一步棋,都先用棋子輕輕敲著棋盤,唱著‘鏘、鏘、鏘,廣東免解糧”。
一天唱、兩天唱,有一天皇帝也跟著他敲著棋盤唱:‘鏘、鏘、鏘,廣東免解糧。”皇帝的話音剛落,宰相立刻跪在地上謝主隆恩。因為君無戲言,廣東當年真的不用上繳糧食了。
侍者笑了笑說:“這很簡單,我隻是對他說:‘如果你再吵,我就把你送進廚房,烤掉。”
故事二——
有個小孩要出去玩,媽媽正在廚房忙,沒好氣地說:
“不準出去!”
“為什麼嘛?”小孩問。
“還為什麼!不準就是不準!”媽媽說。
“為什麼嘛?”小孩又問。
‘不為什麼!就是不準!”
‘為什麼嘛?”小孩又問。
“不為什麼!”
“為什麼嘛?”小孩又問,一遍、兩遍、三遍。
媽媽實在受不了了:
“好啦、好啦,你出去玩吧!”
故事三——
有個美國公司的代表到日本談生意。
日本人用奔馳車把美國代表接到豪華旅館,晚上就在旅館的宴會廳請客。
第二天,日本人一早就帶美國代表四處參觀,晚上先吃飯,再去酒廊喝酒。
第三天,日本老板領一堆部屬到旅館來,帶著美國代表,浩浩蕩蕩去相關企業的公司拜會,晚上又由那公司的人請客、喝酒。
第四天,美國代表急了,說:
“我們是不是可以談生意了?”
“不急嘛!不急嘛!先認識朋友,了解我們公司嘛!”日本老板說,又帶他去工廠,由工廠負責人請客喝酒到深夜。
第五天,總算拿出了合約,美國代表向來都很慎重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還沒有看清楚,就簽了字。
好!故事說完了,首先讓我們看看故事中的那個宰相用了什麼溝通的方法。他是利用特殊情況,暗渡陳倉的溝通。
故事二中的小孩用了什麼方法?他用的是耍賴和“磨”的功夫做溝通。
故事三中的日本公司用了什麼方法?
那是一種溫情,用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作為溝通的媒介。
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不應該有爭執,因為對待任何事情,隻要我們有誠意的去開展溝通,就不會存在矛盾,不會存在爭議。溝通的目的是獲得雙贏,為什麼我們不多給對方一些笑臉,多想一些辦法去化解爭執呢?這樣下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