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生氣的時候——別讓情緒控製你的語言(1 / 1)

為別人所犯下的錯誤生氣,你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想一想,這多劃不來啊!為突來的情緒生氣,你發了一場熊熊的無名火,想一想,這對別人來說,又是多麼的不公平!

古希臘思想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人人都會發怒,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過,發怒要找合適的對象,要恰如其分,要在恰當的時間,目的與方式也要合適,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醫生說,每一次生氣,人體所付出的代價,相當於辛苦工作八個小時。

這是生氣對自己造成的損害,然而,生氣之時的惡言惡語還有可能對別人造成更大的損害。

語言可以傷人於無形,你一時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語,有可能成為別人終身的陰影。

有一個幼兒園老師,恨透了班上一個頑皮搗蛋的男孩。有一次,這個小男孩又闖下大禍,老師懲罰小男孩站在講台上,並問全班小朋友:“你們看看,他像不像一頭大笨豬?”

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隻知道順著老師的話回答,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像!”

小男孩羞愧地低下頭來。他是受到懲罰了,然而,更糟糕的是,這個殘酷的懲罰可能將伴隨他一生。

他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那麼多人,當著他的麵大聲地說他像一頭大笨豬。

一位年輕人在年邁的富人家裏擔任鍾點工人,每天,除了清潔工作,還有半個小時的“陪讀”任務。

一天,這名年輕人不小心把花瓶與筆筒的位置放反了;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年老的富人卻大發雷霆,指著年輕人的鼻子大罵笨蛋……

年輕人一言不發地忍耐著,因為他相當同情這名老人,除了罵人的舌頭外,他已別無利器。

在將近十分鍾的咒罵後,老人好不容易平息下來,要求年輕人進行每天的例行公事——讀一段故事給他聽。

年輕人翻著書,找到一個相當吸引人的章節,上麵寫著:“南洋所羅門島上的一些土著,每當樹木長得過大,連斧頭都砍不了時,他們就會對著樹木集體叫喊,直到樹木倒下為止。喊叫扼殺了樹木的生命,比任何刀棍、石頭都還具有殺傷力;正如那些尖酸、刻薄、粗魯的言語,往往會刺傷人的內心。”

年邁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聽了這個故事,沉默許久。當年輕人把咖啡送到他麵前,準備為他加糖時,老人抬起頭來,臉上出現難得的慈祥笑容,親切地說:“不用加糖了,你的故事已經為我加了糖!”

一時之氣,造成自己的火山爆發是小事,但是對那些被火山餘燼灼傷的人們,卻有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人多擁擠的公交車輛上,乘客之間由於無意碰撞而引起爭吵,雙方鬧得臉紅脖子粗;學校裏同學之間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別人的鉛筆盒之類——而出言不遜,大動肝火,怒氣衝衝;鄰裏之間為了一些小糾紛而各不相讓,爭吵辱罵,沒完沒了。這些都是無原則的衝突,不必要的感情衝動,毫無意義的生氣動怒,是無益之怒。

一個人在發怒的時候,最難看。縱然他平時麵似蓮花,一旦怒而變青變白,甚至麵色如土,再加上滿臉的筋肉扭曲,那副麵目實在不僅是可憎而已。俗語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種變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變色的。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怒氣相加,但是許多年事已長的人,往往一樣的脾氣暴躁。有一位老者,已到古稀之年,並且半身癱瘓,每晨必閱報紙,戴上老花鏡,打開報紙,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響,吹胡子瞪眼,破口大罵。報上的記載,他看不順眼。不看不行,看了慪氣。這時候大家躲他遠遠的,誰也不願招惹他。過一陣雨過天晴,他的怒氣消了。

盛怒之下,體內血球不知道要傷損多少,血壓不知道要升高幾許,總之是不利於健康。而且血氣沸騰之際,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於人於己都不相宜。燕丹子說:“血勇之人,怒而麵赤;脈勇之人,怒而麵青;骨勇之人,怒而麵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其實這裏所形容的“神勇”是從苦行修煉中得來的。生而喜怒不形於色,那天賦實在太高了。

但是既為芸芸眾生,誰又有這樣的天賦呢?所以,一般人還是以少發脾氣少惹麻煩為上。

為別人所犯下錯誤生氣,你無疑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想一想,這是多麼劃不來啊!

為突來的情緒生氣,你發了一場熊熊的無名火,想一想,這對別人來說,又是多麼的不公平!

如果不能控製自己的脾氣,那麼至少要懂得控製自己的嘴巴。生氣時,請不要隨便開口,你在這時吐出來的話,往往都不會是“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