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輕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個人都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哪裏還會有什麼不滿的情緒?更別說會造成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代溝了!
有一句話說:“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這句話是提醒人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得不得體。然而,一個人太過“尊重”自己,往往會變成“自視過高”,甚至“自私自利”,凡事隻想到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自重”也許會讓別人不能不“重視”你的存在,但是隻有當你也以同等的尊重對待別人時,別人才會打從心底裏“尊重”你。
讀書時,小林曾在美國的一家快餐店打工。剛上班不久,他對工作的程序還不熟練,錯把一小包糖當作奶精給了一個女客人。
因為他一個小小的疏忽,使得這位女客人非常生氣。也許是因為她正在減肥,或者是剛失戀,她當著所有客人的麵大聲對小林咆哮,簡直把那包糖當成毒藥:“你幹什麼給我糖?難道還嫌我不夠胖?”
那時的小林初來乍到,完全不懂減肥對美國人來說是一件多麼沉重的事,呆呆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快餐店的女經理聞聲而來,沉著冷靜地麵對這一切,在小林耳邊輕輕地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馬上道歉,並且把她要的東西快點給她。”
小林照經理的吩咐做,致上最誠摯的歉意。那位客人有了台階下,數落了幾聲就放過他了。
闖下這個大禍,小林忐忑不安地等著經理出來數落他。沒想到經理隻是過來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會在下班後把這些東西認認真真熟悉一下,以後就不會再拿錯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句“如果我是你”竟然使小林非常感動,好像聽到的是一位朋友的意見,而不是上司的命令,他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
後來,可能他比較幸運,無論他在學校上課,在其他地方打工,不管是老師也好,老板也好,他們明明是提出不同意見,明明是在批評哪裏不好,他們卻很少會直接的責問,他們不會說:“你怎麼能這麼做?”“你以後不能再這麼做!”而是用委婉的口氣說:“如果我是你,我大概會……”
這種交談方式使小林完全不感到難堪,不感到沮喪,取而代之的是一點溫暖和幾許鼓勵。
隻是多了那麼幾個字,一下子就站到了對方的立場。大家站在同一陣線,每個人都設身處地的替人著想,哪裏還會有什麼不滿的情緒?更別說會造成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代溝了!
小林時常想:“真奇怪,怎麼我碰到的老外就這麼會做人?他們真懂得說話的藝術,可以把話講到人的心坎裏。”後來,他發現他們之所以會如此說話,是因為他們打從心底裏這麼想。
當你真正尊重別人,你說出來的話也會像沾了蜂蜜一樣甜,而且你所沾的是天然的蜂蜜。
有一次,小林去一個美國演員家做清潔工。這個演員不是什麼大明星,但是也位於金字塔的中上層,當女主人交代完他所該做的工作,突然對他說:“請問我能夠吸煙嗎?”
小林吃了一驚,結結巴巴的回答:“你……你是在問我?”
她笑著說:“是啊!我想抽根煙,可以嗎?”
“這是你的家呀!怎麼抽煙還要經過我的同意?”
“我吸煙會妨礙到你,當然應該要得到你允許。”她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在小林點頭之後,她才拿起煙,把它點燃。
那天,小林發呆了很久,也想了很久。一個人在自己家裏抽煙,還要溫文儒雅地征求清潔工的同意,真是匪夷所思!更何況這位清潔工還不是本地人,根本不可能會有什麼沽名釣譽的嫌疑。
小林不得不承認,在她征詢他同意的那一刻,他是相當高興的。盡管他當時隻是一個清潔工,還是可以和人平起平坐,仍然有自己不被侵害的權利;因為尊重,他並不比任何人矮一截。
還是那句老話:“人必重人而後人重之。”
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禮遇,先問問你自己付出了多少。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人比你矮一截。
如果我是你,我會學習打從心底去尊重別人;這話不隻是要說給別人聽,更重要的,是要說給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