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粗暴幹涉孩子的理想,就等於不承認孩子的人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心中的渴望。當孩子一出生,每一個父母都在心中悄悄地為孩子做好了計劃;然而,很多時候,這個計劃所代表的,可能隻是父母心中未能完成的憧憬。
就如同莫紮特的父親,雖然他自己也是一名優秀的音樂工作者,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沒有辦法創造登峰造極的音樂事業,所以他積極培育自己的一對子女,引導他們進入音樂的殿堂。
天賦異稟的莫紮特因為環境的刺激,也的確在這個領域裏有了卓越的發展,但是,他的一生卻不見得過得快樂,因為他從年幼時代起,就被迫背負著父親的夢想前進。
我們忍不住想問:父母所做的決定,真的全都是為孩子好嗎?
有一個美國男孩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男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位體麵的醫生。可是,男孩讀到高中便被計算機迷住了,整天玩著一台舊計算機,不斷地把計算機的主機板拆下又裝上,樂此不疲。
男孩的父母見了很擔心,也很傷心,他們苦口婆心地告訴他:“你應該用功念書,否則根本無法立足社會。”
男孩的內心非常掙紮,他既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興趣,也不願意讓父母難過,最後,他按照父母的願望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大學,可是他的內心始終隻對計算機感興趣。第一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告訴父母他要退學,父母苦勸無效,也隻好很遺憾地同意他退學。
男孩後來成立了自己的計算機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到了第二年,公司就順利地上市發行股票,頃刻間他即擁有了1800萬美元資金,那年他才23歲。
10年後,他更創出了不下於比爾·蓋茨的神話,擁有資產達43億美元。他就是美國戴爾公司總裁邁克·戴爾。
成功的定義,其實是因人而異的,財富的累積方式也絕對不隻一種。
建立法國波旁王朝的拿破侖說:“凡是決心取得勝利的人,是絕對不說‘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應該要有自己的意誌,也就是說,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未來的道路。隻要設定好目標,決心向前邁進,勝利隨時可期。
日本知名學者池田大作說:“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粗暴幹涉孩子的理想,就等於不承認孩子的人格。”
父母的期望與建議,是根據經驗累積下來的觀念,但新新人類也可以有新時代的創新想法,兩者之間並沒有所謂的對或錯,我們都應該彼此尊重對方的想法。
貝魯奇的女兒露絲14歲時,那時的年輕人正流行穿著染得花花綠綠的T恤和磨得破破爛爛的牛仔褲。
雖然貝魯奇小時候曾經曆過經濟大蕭條,窮得沒錢買衣服,但也不至於穿得這麼落魄。
有一天,她見到女兒站在門外,用泥土和石頭猛擦新牛仔褲的褲腳。貝魯奇心想:“天呀!這可是我用錢買來的新褲子,你居然這樣糟蹋!”她立刻阻止女兒,然後又搬出“我幼年如何清苦過日子,你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卻如此不愛惜物資”的老調,跟她說教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