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誤會——凡事先做調查(1 / 1)

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記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富蘭克林曾經提醒我們:“當發怒和魯莽開步前進的時候,悔恨也正踩著兩者的足跡接踵而來。”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隻不過是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絕不會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或是走出困境。

某企業的一個市場調查科長,因為提供了錯誤的市場信息而造成了企業的重大損失。犯了這樣嚴重的錯誤,毫無疑問,企業總經理可以不問理由地對他進行斥責,甚至撤職。

但是,這位怒上心頭的總經理,還是忍了忍,他想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這位科長本身不稱職而聽信了錯誤信息呢,還是由於不可預料的原因導致的?

於是,這位經理壓下了心中的怒火,隻是心平氣和地把科長叫來,叫他把為什麼判斷失誤的原因寫一個報告交上來。

事情就這樣拖了一段時間,幾個月之後,這家公司因為這位市場調查科長提供的信息極為準確而飽賺了一筆。

於是,總經理又叫人把那個科長請來,說:“你上次的報告我看了,你們的工作做得不太細致,有一定責任,但主要是不可預測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決定免除對你的處罰,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隻要以後記取教訓就行了。這一次,你做得不錯,為公司提供了重要信息,我們仍然一樣地表揚你。”

說完之後,總經理隨即從辦公桌裏拿出一個紅包遞給他,這個科長接過來時,不禁眼眶泛紅。

俄國文豪屠格涅夫曾經說道:“開口之前,應該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個圈。”

身為領導者千萬不能隨便發脾氣,在批評下屬之前,一定要把情況了解清楚:這個錯誤是不是他犯的,這個錯誤是由於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等等。

如果你一看到下屬出了問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痛加批評和指責,假如他真錯了,也許就默認了;但如果不是他的錯,肯定會對你滿肚子意見,雖然口頭上不說,但心裏一定怨恨:“你怎麼連情況都不問清楚,就隨便罵人呢?真差勁!”

因此,千萬要切記,在開口批評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事實,在心裏問一下自己:“我不會搞錯嗎?”

否則,亂指責人,不僅落了個亂罵人的壞名聲,事後還得向下屬賠禮道歉。

然而,就算是你能放下架子,坦率地向下屬說:“對不起,是我弄錯了”,下屬所受的傷害和內心對你的憎惡,卻很難一下子就冰釋。

如果你了解這個錯誤確實是下屬犯的,也還要進一步調查和思考,這個下屬該承擔多大的責任?錯誤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是一時的疏忽,還是責任心不強,甚至是明知故犯?

因此,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記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見到問題時,先別忙著發怒和批評人,而是了解情況。

這樣一來,主動權就操在你的手裏,你想在什麼時候、采取什麼方式對他進行批評,完全由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