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通常不是說給自己聽,而是說給別人聽;既然如此,你又怎麼能不去考慮一下別人聽了這些話,會有怎麼樣的感受呢?
一句話可能令你晉位升爵,但也有可能為你惹來殺身之禍。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如果不能融會貫通說話的學問,那就最好少言為妙。
三國時期的楊修,在曹營內任主簿。他為人才思敏捷,為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於個性十分恃才自負,屢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某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園,竣工後,曹操四處觀看,不發一語,隻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想和手下人來打個啞謎。眾人看了都不解其意,隻有楊修笑著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是嫌園門太窄了,想擴寬它。”
於是,手下們再築圍牆,改造完畢又請曹操前往觀看。曹操看了非常高興,一問之下,知道楊修毫不費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謎題,嘴巴上雖然稱讚幾句,但心裏卻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來一盒酥餅,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楊修進來,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開口,徑自取來湯匙與眾人分食那一盒糕餅。
曹操被他大膽妄為的行徑嚇了一跳,此時,楊修嘻嘻哈哈地說:“盒子上寫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麼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聽了,雖然勉強保持風度、麵帶笑容,心裏卻十分厭惡楊修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行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謀害,因此謊稱自己在夢中會不自覺地殺人,告誡身邊侍從在他睡著時切勿靠近他,後來並且故意殺死一個替他拾被子的侍從,想借此殺雞儆猴。
沒想到楊修得知這件事,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當著曹操的麵喟然歎道:“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哪裏經得起這樣的冷嘲熱諷,下定決心,非把楊修這個人除之而後快不可。
機會終於來了。曹操率大軍攻打漢中,迎戰劉備時,雙方於漢水一帶對峙很久。曹操由於長時間屯兵,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此時,恰逢廚子端來一碗雞湯,曹操見碗中有根雞肋,感慨萬千。
剛好夏侯淳在這時進入帳內稟請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雞肋!”夏侯淳便把這兩個字當作口令傳了出去。
行軍主簿楊修聽了這事,便叫隨行的部眾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夏侯淳見了驚恐萬分,立即把楊修叫到帳內詢問詳情。
楊修解釋道:“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進不能勝,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處?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夏侯淳對楊修的這一番解釋非常佩服,於是,下令營中將士打點行裝,好鳴金收兵,準備撤退。
曹操得知這種情況,一口咬定楊修造謠惑眾,在他身上安了一個擾亂軍心罪,毫不留情地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