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沒有豁達就沒有寬容。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海納百川。飛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雲霧,必定是柳暗花明。
豁達是一種開朗。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愁和痛苦都在嬉笑怒罵、大喊大叫中撕個粉碎。
豁達的人,必是一個敢作也敢為的漢子。當然,豁達不是李逵式的自我流露,豁達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豁達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致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因此,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
一個人隻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做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掘自身的潛能,並不回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我們常聽人說:“我恨死別人了。”這種憎恨心理對其自身的不良情緒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麵,他在憎恨別人時,心裏總是憤憤不平,希望別人遭到不幸、懲罰,卻又往往不能如願。這種失望、莫名煩躁,使他失去了往日那輕鬆的心境和歡快的情緒,擾得他心神不寧。另一方麵,在憎恨別人時,由於疏遠別人,隻看到別人的短處’,言語上貶低別人,行動上敵視別人,結果使人際關係越來越僵,以致樹敵過多。而且,今天嫉恨這個,明天嫉恨那個,結果朋友越來越少,對立麵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成為“孤家寡人”。這樣一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社會支持則不斷減少,以致情緒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