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寬闊的胸懷——沒有豁達就沒有寬鬆(2 / 2)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1946年5月,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一級戰犯時,有十位參與國的法官們因法庭座次的排列問題,展開了一場爭論。

中國的法官本應排在庭長左邊的第二位,但是,這次卻因為國力減弱,受到列強打壓、排擠,被要求更改座位。

在這種不合理情況下,代表出席的中國梅法官,便與列強的法官們展開了一場舌戰。

梅法官說:“座位的排次,理應按日本投降時,各國簽字的排列順序來安排,才是最正確的原則。當然,各位若不讚成這個方法,我提議,不如找個體重測量器來,以個人體重的大小排定順序,以最重者居中,而體重較輕的人坐旁邊。”

當這個提議一說出來,各國法官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時,庭長笑著說:“你的建議很好,不過,這個方法似乎隻適用於拳擊比賽吧!”

梅法官接著說:“如果你們不以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那就以體重來區分吧!這樣一來,即使我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也心甘情願,也才不會被國人所責難。如果有人對我坐的位置有意見,那他們可以再派一位比我肥胖的人來交換。”

這些回答,令在場人士大笑不已。

以輕鬆的回答解決爭議,梅法官在國際法庭上據理力爭,不僅坐定了自己的位置,也為國家、民族爭取到應有的尊嚴。

在雙方進行溝通時,許多人總是一味以麵紅耳赤的方式據理力爭,然而,這不僅無法解決事情,反而常常把問題越鬧越大,到最後反而成了非理性的論辯或謾罵。

我們不要過分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站立的角度不同,加上生活、成長背景的差異,一定會有不同的觀念。

我們不妨學會先傾聽,慢慢找出對方的缺漏,再依著他們的性情,給予不同角度的解析與理性的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