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強硬——有時強硬也是一種溝通(1 / 2)

有些爭強好勝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謙讓,還以為自己真的了不起,由此而變本加厲,更瞧不起人、不尊重人了。

1796年,年僅27歲的拿破侖榮升意大利方麵軍團司令。但是,由於他的身材矮小,而且軍中資曆又淺,部隊裏的高級將領都表現出一副瞧不起他的模樣,而且經常出言頂撞。

拿破侖為了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決定采取強硬手段。

有一回,一個名叫奧熱羅的將領和拿破侖發生激烈爭吵,拿破侖冷冷地抬起頭,望著眼前的奧熱羅,對他說:“你的身高正好比我高出一個頭,但是,要是你繼續對我無禮,我就會馬上取消這個差距。”

拿破侖的強硬態度,終於使得軍隊裏的其他將領不敢再造次。

辦公室中,總有幾個人喜歡爭強好勝。這種人根本無法容忍別人的能力、才幹超過自己,總認為自己天下第一,誰也沒他強。

這種人狂妄氣十足,自我炫耀、自我表現的欲望非常強烈,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總是想方設法地排擠他人,不擇手段地打擊別人。

對這種人,大家雖然內心覺得好笑、幼稚,也瞧不起他,但是,另外一方麵,又不願為了小事得罪他,傷了團體內部的和氣,於是,往往采取了遷就和忍讓的態度。即使是領導者對於這種讓人頭痛的人物,也多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求不要正麵和自己作對。

這種心態是不對的。

追求和諧,以和為貴,這無疑是人際交往中一個重要原則。為了顧全大局,求大同存小異,在某些方麵做一些必要的退步和忍讓,本身並沒有錯。但關鍵是,有些爭強好勝的人卻並不領這份情,甚至不能理解別人的謙讓,還以為自己真的了不起,由此而變本加厲,更瞧不起人、不尊重人了。

顯然,對這樣的人,是不能一味遷就的,一定要設法像拿破侖一樣,在適當的時候,給以顏色瞧瞧,以適當的方式來壓一壓他的爭強好勝的氣焰,使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當然,在使用這一招的時候,也要看到爭強好勝者中的區別。

有些人是因為性格和本性使然,這種人是很難改變了的,不妨加大力度。

還有一些自命不凡的年輕人,由於社會經驗不夠,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於這種年輕人,不妨多從正麵來引導和點撥,開拓其眼界、增長其見識,使他們變得謙虛謹慎些。

如果一個人蠻不講理,態度粗暴,那麼他性格的弱點很容易被人注意到,因為他這種態度對別人總是一種侵犯,大家會施以各種管教措施,期望他改進。而性格軟弱的人一般表現得較沉靜,不與人爭吵、忍讓、求全、體諒他人,這不僅不會受到別人排斥,相反往往會被當成一種“美德”而受人讚賞。而性格軟弱的人會因為別人的讚賞而更加固化了這種處事方法。一個內向的孩子,在專製型的教養環境下,他時時都須順從別人,他良好的感覺也就指望於別人的讚揚。乖孩子會為了社會讚許而努力保持乖孩子的形象,但長大後,需要獨立去適應人際關係時,這種軟弱的危害就明顯地表露出來了。所以,要戰勝軟弱,首先須放棄對諸如“善良、老實、心地好”這類讚譽的過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