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掌控自己的心態,命好不如心態好(4)(2 / 3)

克服浮躁的心態,對我們做事,處世、修身都有益處。一個心浮氣躁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人,而且他浮躁的心理還會影響他的健康。所以,在生活中注意克服浮躁心理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我們就會深受其害。

擺脫悲觀心態,看到對自己有利的一麵

樂觀和悲觀,是人類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兩種心態傾向。人類意識到,他麵臨的是一個前途未卜的未來。因為對未來缺乏了解,所以對它的希望,不是樂觀的,就是悲觀的。

一位樂觀主義者總是假設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說,他在行動之前,已經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觀主義者在行動之前,卻已經確認自己是無可挽救了。悲觀的失敗者視困難為陷阱,樂觀的成功者視困難為機遇,結果就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

在戰國時期,有兩個戰敗的士兵被敵人給追得落荒而逃,好不容易,他們擺脫了敵人的搜捕,躲到了一座深山。忽然,饑腸轆轆的他們在不遠的地上看到了一隻蘋果,兩人好興奮!趕忙衝上去,卻發現那蘋果早已被山猴給咬去了一半!

甲士兵說:“唉!真是的,好端端的一隻蘋果,怎麼就這樣被猴子給咬去了一半呢?真可謂是禍不單行啊!”

乙士兵卻說:“啊!太好了!不管怎樣,這蘋果至少還有一半,可以讓我們兩個人充饑,不至於餓死啊!”

幾天之後,兩人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軍營裏,分別被派到了不同的隊伍裏去……幾年後,乙士兵升到了參將!而甲士兵呢?卻仍然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馬前卒。相信嗎?一個樂觀的人,絕對比一個悲觀的人更有機會成功!因為樂觀的人,在每一個困境中都可以看到一個希望;悲觀的人,卻易在每個順境之中都看見一個煩惱!

同樣是一件事,具有樂觀心態的人總是能夠看到事情的正麵,而對於悲觀心態的人卻總是看到事情的反麵。

有一個故事說:兩個人,各得到一筆遺產。在一次意外中又都失去了其中的一半。其中樂觀的人認為我還有一半財產呢,於是幸福地享受遺產給他帶來的美好生活。而另一個悲觀的人卻總是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半財產並為此耿耿於懷,不久就鬱鬱而終了。

如果你一直有一個悲觀的心態,那麼你的注意力可能永遠不會轉移到對你有利的一麵。正確地控製和調適悲觀心態,可以從下麵幾點入手:

1.不要仇恨世界

不要總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和你作對,或者你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你這麼認為,那是不合邏輯的,也太自我了。不要認為你已經看透了整個世界,否極泰來,你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所以,你也永遠不要認為事情總是你想的那麼糟糕。

2.尋找你悲觀的根源

很多已經根深蒂固的悲觀情緒,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你的孩童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你的思想正在形成,而你的所見所聞會影響你做出的決定。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中看到的大部分是失望、背叛和失敗,那麼現在的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對世界有這樣的看法,是一點都不值得奇怪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父母悲觀情緒的影響。不管哪種原因,你的悲觀情緒的根源是你周圍的環境,而悲觀情緒也會因為環境很容易改變。

3.要明白過去不等於未來

即使你之前經曆了痛苦和失望,但並不能說明這些就是你今後的全部。在你的過去,有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控製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生活中不幸的環境和經曆——你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有很多東西是可以一點一點去控製,去改變的。一天或者一周的開始比較糟糕,並不意味著你有一個悲慘的結局。不要因為開始不順,就不自覺地自我應驗了更糟糕的結局。

4.空想還是實幹

你沒必要太過於看重結果,害怕不好的結果。不要不停地去想發生了什麼,你應該開始想想你可以做什麼。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快樂,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實現它,而不是停留在對不快樂的抱怨上。自己努力去贏得勝利遠好於努力去避免失敗。

5.認識到痛苦、失敗隻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本來就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有好的結局。痛苦、失敗在所難免,你沒有必要認為自己總會痛苦、失敗,因為你大部分時候,好的方麵會比壞的方麵多。

6.學會感激

每個人都有一些人或事情值得感激。成為樂觀主義者的關鍵在於他能夠意識到任何形勢下的有利條件和事情的可能性,而且他總是認為現在的形勢已經很好了。把在你身上發生的好的事情列一個清單,在你覺得消極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並提醒自己並不是什麼事情都那麼糟糕。

7.用正麵的、積極的信條

用積極、肯定、正麵的陳述,把你想改變的或者認為能夠鼓舞自己的話寫下來。貼到你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提醒、激勵自己。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