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卑的人來說,還應注意的一點是:製定的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不宜定得過高。過高,超過了本身能力,雖竭盡全力,也難以達到,就容易導致失敗而產生自卑感。好高騖遠、誌大才疏者容易犯此通病,到後來常常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心灰意懶,顧影自憐。有了成功就有了自信,隨著成功的出現,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標,這樣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能擺脫自卑的困擾,從而產生成就感。
第二,正確看待競爭
競爭是推動個體不斷前進的一種精神動力,它的作用在於激勵人們努力奮鬥。有競爭,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勝利者與失敗者,這是正常現象。在競爭中失敗並不丟人,強中更有強中手,況且勝利和失敗、超前和落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常轉換的,關鍵是要對競爭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當然,看到許多同齡人比自己強,畢竟是一件令人慚愧的事,而冷靜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後的原因是必要的。科學表明,人的智商大多是不相上下的。人們的成就具有差距主要在於主觀努力的不同,或者說,一個人的成就與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成正比的。
要積極參與競爭,但不把成敗當做是證明自己的優越還是低劣的唯一手段,不再把與他人相比作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標準。要認識到你和別人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優勢,無法完全比較,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另外,不要處處與人競爭。有時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處處把別人視為競爭對象,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造成的。其實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和為貴,隻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對手,人家也不會與你為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隻要盡其所能了,就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當你排除生活中的瑣事,關注自我存在時,這並不是自私、自負或高傲。你要時時勉勵自己:不管生活多麼嚴峻,我總是和自己在一起,我將在每天的生活中汲取有益的東西,理解人生的意義。
第三,塑造堅強個性
假如你的自卑心理是源於性格上的弱點,那你就應該塑造自己的堅強個性。一個人是否產生自卑心理,與他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關係。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氣質抑鬱、性格內向。他們將自己看得過低,對外界評價敏感,缺乏信心。世界大文學家巴爾紮克有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墊腳石,是弱者的深淵。”人們被自卑心理所困擾,喪失進取心,這與他們性格懦弱、內向、意誌比較薄弱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對800名青年進行30多年的跟蹤研究表明,成就最大與最小者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不在於智力水平,而在於是否有自信心、有堅持性、不屈不撓、不自卑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所以應該通過鍛煉、自我教育等方法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
第四,信任自己的能力
應該知道,你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找遍整個地球,也隻有你一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和你完全一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要充滿快樂、充滿希望地去生活、工作,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培養一種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參加一種體育活動,有助於幫助自己解脫自卑,使自己逐漸有一種自信的感覺。隻要有一項活動很拿手,盡管別的方麵可能不如意,但你同樣可以獲得充實的感覺。隻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別人差,就一定會成功。馬克思有句名言:“自暴自棄,這是一條永遠腐蝕和啃噬著心靈的毒蛇,它吸走心靈的新鮮血液,並在其中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汁。”堅強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在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要對自己的成功深信不疑,同時還要有創造精神。
自信是跨越自卑,戰勝自卑的有力武器。它充滿著對生命的信心,體現著生命中主動、積極、明亮的旋律,是生命的閃光點。
擺脫偏執心態,懂得兼聽則明
偏執心態是一種病症,患上這種病的人,往往走極端,自以為是,分明是自己做錯了,卻總覺得是別人不對;當自己不能和別人取得一致意見時,從來不反思自己的過錯,而總是去探究別人做錯了什麼。
不管是對人的偏執、對時代的偏執、對事物的偏執,都是於人於己不利的。因為,偏執容易頑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偏執的人,是獨斷專行的人、不民主的人、不靈活的人。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