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具備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5)(1 / 3)

有一個女人,她的名字叫艾麗絲。戰爭時期,她的先生駐守在加州莫嘉佛沙漠附近的陸軍訓練營裏,她為了和他接近一點,也搬到那裏去住。到了那裏才知道,那裏沒有一點點的浪漫。她很討厭那個地方,簡直是深惡痛絕。她從來沒有那樣苦惱過,她先生被派到莫嘉佛沙漠裏去,她一個人被留在一間小小的破屋裏。那裏熱得叫人受不了,即使是在大仙人掌的陰影下,還是有很高的溫度。除了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之外,沒有人可以和她談話,而那些人又不會英語。風不停地吹著,到處都是沙子!

她這樣說:“我當時真是難過得一塌糊塗,我寫了封信給我的父母,告訴他們我受不了,要回家。我說我連一分鍾也待不下去,還不如住到監獄裏去算了。我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字。這兩行字一直回響在我的記憶中,使我的生命為之改變。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欄裏往外看,一個看見的盡是爛泥,另外一個看見的則是滿天星鬥。’

“我把這兩行字念了一遍又一遍,自己覺得非常慚愧。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在當時的情形下還有什麼好的地方。我要去看那些‘星星’。

“我和當地的人交上了朋友,他們的反應令我十分驚奇。當我表示對他們所織的布和所做的陶器有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把那些不肯賣給觀光客,而且最喜歡的東西送給我當禮物。我仔細欣賞仙人掌和絲蘭使人著迷的形態,我欣賞沙漠的日落,還去找貝殼。在300萬年前,那一片沙漠還是海床。

是什麼使我產生這樣驚人的改變呢?莫嘉佛沙漠絲毫沒有改變,那些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可是我變了。我改變了我的態度。在這些變化之下,我把那些令人頹喪的境遇和切身的感受,寫了一本叫《光明的城壘》的小說……我從自己設下的‘監獄’往外望,並找到了‘星星’。”

快樂和幸福並不是別人賜予的,需要自己去爭取,而“爭取”的方法,有時隻是改變一下你對周圍人、事、物的態度。

去努力認識、感受和適應它們,那時你對什麼都不會感到厭惡了,相反,你倒會對它們感興趣,喜歡上它們。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隻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裏。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裏。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麵老是往下麵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問道:“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幹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確實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於事的,隻有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麵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也就是說,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第三節)堅強麵對困難與失敗

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會經曆很多坎坷與險阻。在困難與失敗麵前,我們應該擁有堅強的心態,不絕望、不氣餒,才能最終戰勝困難,走向成功的彼岸。

接受苦難,接受挑戰

人生的路程與苦難分不開,我們應該懂得接受苦難。會接受苦難,苦難就成了上帝賜下來的化裝了的福庇;不會接受苦難,苦難就真的成了難當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