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打造平和的心態,告別煩惱與憂慮(5)(1 / 3)

沒有人能有足夠的精力,既能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選擇一個,你可以在那些無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彎下身子,或者因抗拒它們而被摧折。

在加拿大,經常可以看到長達好幾百英裏的常青樹林,從來沒有人看見一棵柏樹或是一株鬆樹被冰或冰雹壓垮。這些常青樹知道怎麼去順從,怎麼彎垂下它們的枝條,怎麼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情況。

珍子是日本人,她們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顆珍珠是她母親在她離開日本赴美求學時給她的。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說:

“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麵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於是蚌開始把它的精力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

“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做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子相處。”

母親啟發她道:“蚌並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轉變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麼會連蚌都不如呢?”

尼布爾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能,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的事業剛起步時,在密蘇裏州舉辦了一個成年人教育班,並且陸續在各大城市開設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錢在廣告宣傳上,同時房租、日常辦公等開銷也很大,盡管收入不少,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連一分錢都沒有賺到。由於財務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剛夠支出,一連數月的辛苦勞動竟然沒有什麼回報。

卡耐基很是苦惱,不斷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這種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整日裏悶悶不樂,神情恍惚,無法將剛開始的事業繼續下去。

最後卡耐基去找中學時的生理老師喬治·約翰遜。老師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聰明人一點就透,老師的這一句話如同晴天一聲雷,卡耐基的苦惱頓時消失,精神也振作起來。

“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麼辦?是看著被打翻的牛奶哭泣,還是去做點別的?記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實,不可能被重新裝回瓶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教訓,然後忘掉這些不愉快。”

這段話,卡耐基經常說給學生,也說給自己。

認識現實,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

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這是現實。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習慣抱怨,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為自己或他人感到遺憾,認為生活應該是公平的,或者終有一天總會公平的。其實不然,這種絕對公平現在不會有,將來也不會有。

認識到生活中充滿著不公平這一事實的一個好處便是它能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憐自傷。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都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每個人在成長、麵對困難、做艱難抉擇的過程中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並不總是公平這一事實並不意味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陷入心理失衡的境地,導致憤世、悲觀等對世態度,而這種態度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比現在更糟。但當我們真正清楚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會對他人也對自己懷有同情,充滿理解,所到之處都會散發出充滿愛意的仁慈。當你發現自己在思考人世間的種種不公正時,就要即時提醒自己這一基本的事實。你或許會驚喜地發現它會將你從自憐自傷中拉出來,采取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總之,我們承認生活不總是公平的客觀事實,並不意味著一切消極的開始,正因為我們坦然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放平心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許多不公平的事,我們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也是不能由自己選擇的。我們隻能坦然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許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並去適應它。

班納德是一位德國老人,現年五十歲,在這風風雨雨的五十年間他遭受了一百五十次磨難的洗禮,而成為世界上最倒黴的人,但這些也使他成了世界上最堅強的人。

在他出生十三個月時,摔傷了後背;之後又從樓梯上掉下來摔殘了一隻腳;再後來爬樹時又摔傷了四肢;一次騎車時,忽地一陣大風,不知從何處而來,把他吹了個人仰車翻,膝蓋又受了重傷;十四歲時掉進了下水道,差點窒息。班納德與汽車也特別有緣,一次,一輛汽車失控,把他的頭撞了一個大洞,血如泉湧;又有一輛垃圾車,倒垃圾時將他埋在了下麵;還有一次他在理發屋中坐著,突然一輛飛馳的汽車駛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