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打造平和的心態,告別煩惱與憂慮(10)(1 / 3)

豁達也有程度的區別,有些人對容忍範圍之內的事,會很豁達,而一旦超出某種極限,他就會突然改變,表現出完全相異的兩種反應方式。最豁達的人,則具有一種遊戲精神,將容忍限度擴大。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從未有畏懼之心的老將軍,解甲歸田後,以收藏古董為樂。一天,他在把玩最心愛的一件古瓶時,不小心差點脫手,嚇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為什麼當年我出生入死,從無畏懼,現在怎麼會嚇出一身冷汗?”片刻後,他悟通了——因為我迷戀它,才會有憂患得失之心,破了這種迷戀,就沒有東西能傷害我了,遂將古瓶擲碎於地。

豁達者的遊戲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視為一種遊戲,盡管他同樣會滿懷熱情,盡心盡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賞的,隻是做這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目的——遊戲的樂趣在於過程之中。那麼,他也就解脫了得失之心的困擾。

一個真正豁達的人,往往能夠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人把成功榮譽看輕些、看淡些,把厄運羞辱看遠些、看開些,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

(第五節)保持彈性,人生要有進有退

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這時候你不妨把生命彎成一張弓,彎成一張能屈能伸彈性極佳的弓,以平和、沉著的心態去坦然麵對一切。經曆風雨、經曆陰暗,飽嚐挫折、飽嚐磨難,其實這都是在為你成大事儲備必要的資源。

平心靜氣,能上還要能下

一位旅行者走得口幹舌燥,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水潭,正待狂飲解渴時,忽然發現水潭的水渾濁不堪,水麵蚊蠅滋生,惡臭撲鼻。旅行者感到一陣惡心,準備去找別的水源,於是拔腿就跑,沒跑幾步,就被渾水潭叫住了:“朋友,將就著喝點吧,否則,你會死掉的。”

“我要去找清水。”“清水?我旁邊就是清水潭,你好好看看吧!”話音剛落,旅行者就迫不及待地往渾水潭的旁邊看去,果然,發現旁邊有個又大又深的水潭,可是,它已經完全幹涸了。渾水潭說道:“怎麼樣?看清楚了沒有?實話對你說吧,方圓百裏內,除了我之外,再沒有一滴水了。”

旅行者萬般無奈,隻好捏著鼻子喝了幾口臭水。他感歎道:“先幹涸的總是清水潭,如今隻有渾水潭留在人間,不喝又有什麼辦法呢?”

人要生存,要憑借很多條件,這些條件既有層次較高的,也有層次低一些的。如果你所依附的條件沒有最好的,不要去強求。有時低一點兒的條件反而更適合生存。

同樣,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論是上台,還是下台,如果都能自如自在,那便是難得的大境界。

生活中從血緣關係繁衍出的爺爺孫子的輩分不能改變。但一個在社會中充當的“爺爺”或“孫子”,也就是當官的也好,當下屬的也好全是在演戲。不可太認真,太執著,不論自己當什麼都應能根據現實條件冷靜麵對,才是明智之舉。

某公司有這樣一位小夥子,有文化,有事業心,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幹,大家都知道他很想當科長,同時也都認為他有當科長的能力。後來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辦公、開會,忙進忙出,興奮中難掩驕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興,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可是過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調到別的部門當專員。據說,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鎖上辦公室的門,一整天沒有出來。當了專員後,大概難忍失去舞台時的那種落寞,他日漸消沉,後來變為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再也沒有升遷過……

事實上,人生的舞台本就如此。如果你的條件適合當時的需要,當機緣一來,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點;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樣,老板不叫你下台,觀眾也會把你轟下台;或是你演的戲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讓新人上台,於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當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難免神傷,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們認為還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謂“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寬心最好,不能放寬心也不能把這種心情流露出來,免得讓人以為你承受不住打擊;你應“平心靜氣”,做你該做的事,並且想辦法精練你的“演技”,隨時準備再度上台,不管是原來的舞台或別的舞台,隻要不放棄,終會有機會。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也很令人難堪,就是由主角變成配角。如果你看看電影、電視的男女主角受到歡迎、崇拜的情況,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變成配角的那種難過心情。

就像人一生免不了上台下台一樣,由主角變成配角也一樣難以避免,下台沒人看到也就罷了,偏偏還要在台上演給別人看。

由主角變成配角也有好幾種情形。第一種是去當別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種情形是與配角對調。這兩種情形以第二種最令人難以釋懷。

真正演戲的人可以拒絕當配角。甚至可以從此退出那個圈子,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並不容易,因為你需要生活。

所以,由主角變成配角的時候不必悲歎時運不濟,也不必懷疑有人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別人證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你連配角都演不好,那怎麼能讓人相信你還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棄,到最後就算不下台,也必將淪落到跑龍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樣會獲得掌聲,有研究沈從文先生的專家認為,沈先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從事任何一種工作都會有成就。當群眾集會,人潮洶湧不息,口號響徹雲霄聲言打倒他的時候,沈先生仍然十分平靜,默默地認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也正是有這種順其自然的性格,沈先生對拔草、打掃廁所、陪鬥審查等能自如應付。不難看出,順其自然是一種成功的性格模式,它不僅能使一個人適應各種環境,在無法改變客觀條件的前提下,通過改變自己的主觀狀態來求得人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