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釋放壓力,讓自己輕鬆一點
在巨大的壓力下,每分每秒的忙碌,讓自己的身心疲憊不堪,早點釋放壓力,減輕身上的包袱,你就會感覺到輕鬆、愉快。
警惕壓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壓力,這個自詡為前進動力的孿生姐妹,已成了都市人的致命傷,它嚴重影響了都市人的生活質量。一個女中學生因不堪學習的重負而離家出走,某企業老總因再也無法承受整天的員工討工資,銀行討貸款,老婆鬧離婚的生活而跳樓自殺。生活的壓力太大,以致他們無法承受,所以才走上了絕路。
現在都市人在充分體驗高科技成果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愉悅的同時。也正忍受著它帶給人們的巨大壓力。在“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等類似觀念的感召下,人們與時間賽跑,絲毫不敢怠慢地填滿每一分每一秒,忙工作,忙進修,忙休閑,連吃飯都分秒必爭,去吃快餐。在這樣的快節奏生活下,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等一齊向人們襲來。身強力壯,承受力大者,挺身憋氣,強自為之;心理素質差,承受力弱者,恐慌、失眠。
人不能沒有壓力,但壓力不是越多越好。我們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壓力,應該看到它在督促人們前進中的作用。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壓力的承受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如不能及時排解,就要出問題。現代都市人壓力普遍已超過壓力的警戒線,這也正是心理醫生日益紅火的原因。
你有多久沒有躺臥在草地上,凝望蒼穹,望天空雲卷雲舒,看夜空繁星閃爍了?你有多久沒有親近大地,觀草木榮衰了?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很久了吧!
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都市人每天總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覺得生活茫然。不知為何要這麼忙,卻又是忙、忙、忙。於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遊來蕩去,累了、煩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種慣性,而一旦脫離了這種慣性,整個人又似沒有了魂的幽靈,整天晃來蕩去不知所措。工作的餘暇偶爾有片刻的鬆懈,又仿佛是偷來的快樂,不敢受用。
加班加點工作在我們這個社會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大家工作都太累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樂趣,而那些雙收入家庭的父母幹脆把孩子們送到日托中心哺養。疲勞過度使得大家都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
商界一個名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每天工作超過18個小時!常常是連吃飯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結果竟是英年早逝。雖然累積了巨額財富,但在世時他得到的似乎僅僅是忙碌和煩躁而已。
現在,忙碌已非一種狀況,而成了一種習慣。沒有人喜歡忙碌,但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不忙碌又害怕自己會落伍,會被社會所淘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淘汰的危機與發展的危機並存,因此許多人都處在不窮也不富的尷尬階段,放棄工作便一窮二白,停下腳步便身心皆空。於是,隻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隻能用透支的身體作為生命中唯一的本錢,為“希望中的未來”而辛苦奔波。
當然,如果壓力太小或沒有壓力,人們就會失去動力,不思進取。俗話說:“人要逼,馬要騎”。每個人應根據自身條件,把壓力維持在最佳程度,隻有這樣才能臨壓不懼,真正體驗快樂生活。
生活中,常常聽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壓力太大,其實,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給自己在人生各個路段設下了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製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較製定的,所以每天為了完成目標,不得不背著責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人首先要為自己負責任。有的人不看實際情況,要求自己必須考上名牌大學,必須學熱門專業,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隻有這樣才算完美人生。許多大學畢業生不願去小公司,就是因為他們人生的背簍中背負有太多的責任。這種以私利為出發點的個人抱負,已蛻變為一個包袱壓在人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有人卻樂此不疲。
人們常說:“什麼事都歸咎於他人是不好的行為。”但真的是這樣的嗎?許多人動不動就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比如說,有的人因孩子學習不好而整天苦惱,因孩子沒考上大學而內疚。隻要自己盡力去為孩子做該做的一切了,因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麼能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呢?再者說,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麵有所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掩飾自己,也不會因背負太重的責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縛,多幾分心靈的舒展;就能少一點自責,多幾分人生的快樂。
有的人對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的個性感到相當煩惱,可是後來把它想成:這種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所賜予的,並非自己努力不夠。這樣一想也就不再責備自己,不再煩惱了。
生活中有許多不快樂與抱怨生活煩悶、感到人生不順的時候,應該讓自己明智一點,不要用“高標準”去為難自己,卸掉自己背負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
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隻有認清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認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們就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