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起初隻是一家汽車公司下設製造廠的雜工,在不計個人得失,辛苦付出後最終成為這家汽車製造廠的副總裁。這是件在常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從一個雜工到副總裁,簡直不可思議。
安德烈剛進入工廠時很年輕,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對於工作很漫不經心,工作起來很沒有勁頭,直到他的父親對他說:“你不可能在沒有付出的情況下就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安德烈開始反思了。他開始轉變了。開始細心觀察工廠的生產情形,甚至不計辛苦的向一些老技術工人去討教。當他知道一部汽車由零件到裝配出廠,大約要經過13個部門的合作,而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性質都不相同。他當時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車製造這一行做點事業,必須要對汽車的全部製造過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於是,他主動要求從最基層的雜工做起。雜工不屬於正式工人,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是製造廠裏最苦最累的工種,哪裏有零星工作就要到哪裏去。安德烈沒有被嚇倒,他一直牢記父親的話,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得到。通過這項工作,安德烈和工廠的各部門都有接觸,對各部門的工作性質也有了了解。工作不久,他就把製椅墊的手藝學會了。後來又申請調到點焊部、車身部、噴漆部、車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時間,他幾乎把這個廠的各部門工作都做過了。現在安德烈懂得各種零件的製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優劣,廠裏沒有任何一個工人能夠像他一樣。這一切自然沒有逃過老板的眼睛,順理成章地安德烈被提升為車間領班。他的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精神被大家普遍認可,最終成為了這家製造廠的副總裁。
奎爾和安德烈剛開始的境遇是何其的相似,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就在於奎爾除了報怨沒有任何改變,而安德烈的轉變始於真正地全身心付出。當安德烈真正去努力做好做精時,機會就降臨在他的頭上。看來,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就要收獲成功與希望,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報。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
很多人經常埋怨公司的福利待遇不夠理想,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否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創造了多少的價值?這種不願付出卻又指望得到高回報的思想,永遠不可能如願以償。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作為一個以利潤以目標的經濟組織,任何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都必須服從於一個基本的“投資回報”的原則,也就是說,企業在考慮支付員工報酬的時候,必然要權衡員工對公司的勞動付出以及他為公司所創造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員工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就必須要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和利潤,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下麵的這個小故事同樣發人深省。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富民強,連外敵也不敢來騷擾。
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到一個能夠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三個月後,學者們把三本十寸厚的帛書呈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彙集在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生活無憂了。”
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不會花那麼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命令這班學者繼續鑽研。
一個月後,學者們把三本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
又過了一個月,學者們把一張紙呈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都能真正按這張紙上所說的去做,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後便重重地獎賞了這班學者。
原來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確實,天底下哪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唯有肯付出血汗與時間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實。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無論你麵對的工作環境是鬆散還是嚴謹,你都應該辛勤地付出與工作,不要老板一轉身就開始偷懶,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你隻有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斷提高,加薪升職的事才能落到你頭上。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認真工作,那你就會被老板毫不猶豫地排斥在他的選擇之外。
誠然,我們無需回避這樣一個現實,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在薪酬製度設計方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可能是因為你在企業中的砝碼還不夠,或者是你的價值還沒有顯現出來。你的價值和你的付出無疑是成正比的。付出的越多,你的價值也就會越高,甚至成為不可替代的員工。隻要是能為公司創造高價值的人,作為一個聰明的老板是不會吝嗇的。所以想要得到老板的尊重和更高的報酬,做最優秀的員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努力付出幹出成績,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
不斷進取:才能攀上事業的高峰
剛造出來的航海羅盤,沒有磁化前,指針方向混亂;一旦磁化,就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指向同一個方向,永遠指向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