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緣(2)(1 / 3)

小禮服:也稱晚餐禮服或便禮服,為全白色或全黑色西裝上衣,衣領鑲有緞麵,腰間僅一紐扣,下裝為配有緞帶或絲腰帶的黑褲,係黑色領結,穿黑皮鞋。穿著這種禮服一般為參加晚六時以後舉行的晚宴、音樂會、劇院演出等活動。

大禮服:黑色或深藍色上裝,前擺齊腰剪平,後擺剪成燕尾樣子,翻領上鑲有緞麵;下裝為黑或藍色配有緞帶,褲腿外麵有黑絲的長褲。係白色領結,配黑皮鞋黑絲襪、白色手套。

婦女的服裝種類、樣式花色繁多。日常均穿著便服,禮服也可分為常禮服、小禮服和大禮服等。常禮服為質料、顏色相同的上衣與裙子,可戴帽子與手套;小禮服為長至腳背而不拖地的露背式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大禮服則為一種單色拖地或不拖地的連衣裙式服裝,並佩戴顏色相同的帽子,長紗手套及各種頭飾、耳環、項鏈等首飾。

事實上,除極少數國家在個別場合還有些規定外,大多數國家在穿著方麵均趨於簡化。很少有人穿著上述傳統的男士禮服參加涉外活動,而穿著燕尾服的人更是微乎其微。目前著裝除樣式花色繁多的便服外,很多隆重場合隻是穿著深色、質料好的西裝。

相當數量的國家規定民族服裝為禮服,在國慶、民族節日等重大慶典和最隆重場合穿著,其他正式場合著西裝。

2.中國服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著裝習慣和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在工作時間和休閑時間有了著正裝、休閑裝之分。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也有禮服與便服之分。一般來說,男士的禮服可以為上下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配黑皮鞋。便服則為各種樣式的外衣與長西褲,配顏色相宜的皮鞋或布鞋,著西裝參加正式活動應係領帶。總之,不管配什麼服裝,都應該做到樸素、大方、整潔。

在國內參加對外活動時,男士可穿中山裝、西裝或各民族的服裝。參觀遊覽時,可穿各式便服,穿西裝時亦可不打領帶。夏季出席慶典儀式、正式宴會、領導人會見國賓等隆重的外交活動,除穿中山裝、民族服裝、西裝外,還可穿兩用衫。

女士按季節與活動性質的不同可穿西裝、民族服裝、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旗袍和連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長、短袖衫配裙子或長褲。

出國人員基本上按在國內服裝穿著,但也應尊重當地的習慣和東道主的要求,如請柬要求穿禮服,我國男士就應穿中山裝或民族服裝,女士最好穿旗袍或長裙。

3.特殊場合服飾

在隆重的場合應穿著嚴肅、大方的禮服,如國家慶典儀式、國宴、國家最高領導人接見、國王登基、國家元首任職、元旦國家領導人團拜會、大使遞交國書、授勳等等。這些場合,我國男士一般著深色中山裝、西裝,女士著西裝或長裙。

在國外劇院看演出,聽音樂會,一般穿禮服。我國男士可穿深色中山裝、西裝,女士著西裝或長裙。

參加葬禮和吊唁活動,我國男士一般可著黑色或深色中山裝、西裝,女士著深色服裝,內穿白色或暗扣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紅,不戴裝飾品。

參加婚禮,到朋友家做客,參加聯歡會等,則盡可能穿得美觀大方一些,女士應適當裝飾打扮。

4.服飾穿著要領

任何服裝均應注意清潔、整齊、挺直,衣服熨平整,褲子應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幹淨,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長袖襯衣要將前後擺塞在褲內,袖口不要卷起;穿短袖衫,下擺不要塞在褲內,袖口不要卷起。任何情況下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士除軍人、學生外,衣著盡量不要千篇一律,樣式花色應有所差別。女士夏天可光腳穿涼鞋,穿襪子時襪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參加各種活動,進入室內場所均應摘帽,脫掉大衣、風雨衣、套鞋等,並送存衣處。男士任何時候在室內不得戴帽子、手套。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麵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則在室內穿戴。在室內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鏡,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儀式或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應戴,有眼疾須戴有色眼鏡時,應向客人或主人說明,或在握手說話時將眼鏡摘下,離別時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館房間內接待臨時來訪的外國客人時,如來不及更衣,應該請客人稍坐,立刻換上服裝,穿上鞋襪。不得赤腳或隻穿著內衣、睡衣、短褲接待客人。

有關服裝、服飾的禮節還有很多,甚至要根據不同地方、場合和不同的要求進行穿戴,以免對自己的形象和修養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帶來不暢的人際關係。

總而言之,穿著不僅能體現出你的身份,更能體現你的品味。要在不同的場合、按照不同的講究進行不同的著裝打扮,這不僅可以體現你的禮儀,同時還會增進你與他人交往的誠意和感情。因此,習慣上有敬人總先敬羅衣的說法,這無疑提醒人們:服裝禮儀是關乎你處世成敗的關鍵。

心手相連,學會交往中的握手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