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緣(4)(1 / 3)

某大學同住一個宿舍的兩名大學生,一個性格暴躁,說一不二,言必壓人一頭;一個性格內向,自尊心很強。當後者不幸患上較輕的皮膚病時,同學們紛紛關心他、照顧他,而那個性格暴躁的同學卻揚言把他攆出這個宿舍,以免傳染。這話嚴重地傷害了患病同學的自尊心,後來,他們又因吃飯問題發生爭吵,那位性格暴躁的同學本來沒理,卻蠻橫地叫喊:“你得給我跪下求饒,否則,你在這寢室住一天,我就欺負你一天!”罵完後,他沒事一般地去休息了。那位性格內向的同學,被勸到別的寢室住了一宿。古人說:“刀瘡易受,惡語難消。”這位被罵的同學心境難平,他從別處借來一把錘子,又從實驗室偷出一瓶硫酸。在一天深夜,趁那位出口傷人的同學熟睡之際,向他的臉上潑灑硫酸,又用錘子向他頭部猛擊十多下,將他打死,自己也被法律判處了死刑。兩個不滿20歲入學才一年的大學生,就這樣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被殺的那個大學生能夠忍住自己的惡語,那麼這個悲劇也就不會出現了。古人認為,君子應忍言慎語,又說:“多言取厭,輕言取侮。”這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禍從口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養成知道輕重的說話習慣,免得因一言之失,惹來禍端。

春秋時,宋軍與魯軍戰於乘丘。魯侯用箭射傷了將軍宋萬,並活捉了他。宋國後來通過外交手段要回了宋萬。宋公挖苦宋萬說:“我原來是很尊敬你的,可是你卻成了魯國的囚徒,我今後不再尊敬你了。”宋萬聽後懷恨在心,於第二年尋機殺死了宋公。宋公逞一時之興,隨意挖苦人,招來了殺身之禍。

曆史上有許多言多致禍的事例。比如,漢將李陵孤軍深入匈奴之地,陷入重重包圍,終因矢盡糧絕而被迫投降。消息傳到漢朝朝廷,大臣恐懼,漢武帝也食不甘味。司馬遷在武帝召問時,直陳己見,替李陵辯護,想以此使武帝寬心,不料卻觸怒了武帝,認為他是詆毀當時作為主將的李廣利(武帝寵妃之兄),將他下獄。不久,司馬遷被處以宮刑。司馬遷隻因多言而鑄成終生恥辱。

由宋公和司馬遷等人的言多必失,我們可以看出言語關係到個人的榮辱、事情的成敗和國家的安危,因此我們應忍言慎語。

對你的敵人要言語小心,這是基於謹慎的原則;對於其他人要言語小心,這是為了尊嚴的緣故。一句話出口容易,但卻從來沒有可能將它收回去。談話時就好像在立遺囑:言語越少,糾紛越少。在不得要領的事情方麵,講話也要像麵臨較重要的事情一樣。

說話不知輕重的人,另一個毛病就是喜歡隨便說話,無論是不是該說的張嘴就來。事實上,不是什麼話都可以對人言,說話之前,心裏要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間,哪怕感情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

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地被削弱了。

杜建是某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於沒有被重用。杜建和同事丁濤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丁濤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杜建向丁濤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兒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廣州。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杜建在公司三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丁濤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丁濤為業務部副經理,杜建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杜建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丁濤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丁濤便找到總經理,向總經理談了杜建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