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承認錯誤等於糾正了一半。〔英〕約·哈林頓:《警句集》
一個人承認錯誤等於為自己增添了新的優點。〔英〕詹·諾爾斯:《愛的追求》
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英〕懷特黑德:《科學研究的藝術》
誰都可能有錯誤的起步,重要的是不要堅持。〔法〕紀德:《偽幣製造者》
有錯知改,上帝所愛。〔西〕諺語
虛偽的人文過飾非,誠實的人知錯認錯。〔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一個人如果希望克服自己的錯誤,就必須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人隻有在改正錯誤時才是正確的。〔法〕儒貝爾:《沉思集》
承認錯誤往往比不犯錯誤要偉大。〔法〕拉羅什福科:《回憶錄》
一般說來,解釋意味著承認了一半。〔英〕哈裏法克斯:《道德思想及見解》
錯誤是生活的一部分……你所能希望的隻是犯錯誤的代價不要太大,不要重犯。〔美〕李·艾柯卡:《艾柯卡自傳》
自願把自己的缺點錯誤公布於眾,是極為罕見的睿智的英雄行為。〔美〕喬·桑塔亞那:《短文選》
犯錯誤是自然之事,改正錯誤卻是光榮之事。〔美〕華盛頓:《四十任美國總統軼事趣聞》仁慈
仁慈人造福自己,強暴人殘害己身。《新約全書·箴言》
仁慈是治愈殘忍的良藥。〔古羅馬〕費德魯斯:《寓言集》
仁慈的氣息永遠是一個人心靈高尚的標記。〔法〕巴爾紮克:《夏倍上校》
任何大人物的章飾,無論是國王的冠冕、攝政的寶劍、大將的權標,或是法官的禮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樣更能襯托出他們的莊嚴高貴。〔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慈悲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英〕莎士比亞:《泰斯特·安德洛尼克斯》
要正確地評價人的品格,評價者隻要有一顆仁厚的心,就不一定非要具備豐富的閱曆。〔英〕布爾沃·利頓:《他將怎麼辦?》
仁慈必須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之上,而決不能取代正義。〔美〕亨·喬治:《勞動條件》
仁慈能征服一切。〔英〕理謝裏登:《皮薩羅》
讓“寬厚”成為你的格言。〔英〕斯梯爾:《旁觀者》
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為美的體現。〔英〕艾迪生:《保護人》
擁有卓越心靈的人,堪與王侯匹敵。〔普〕腓特烈大帝
在我認為重要的美德是仁慈和智慧。〔英〕羅素:《為什麼我不是基督教徒》
仁慈的國王是上天所給予大地的最好禮物。〔法〕伏爾泰:《老實人》
對人慈善,對己自尊,對主虔誠。〔法〕喬治·桑:《我的一生》
仁慈是好的。但對誰仁慈?這是個要害問題。〔法〕拉封丹:《寓言集》
你須隨地播下厚道的種子,/因為任何地方厚道的種子都能生根、開花、結實。/厚道的種子生長出來的果實即使曆經長久的時日,/收獲它的隻是親手播種的人。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狐狸和狼的故事》
上帝的道德目標就是仁慈。〔以〕阿巴·埃班:《猶太史》
我首要的訓誡是:應擁有顆純潔、仁慈和光明的心,這樣才能成為亙古的、不朽的和永存的。〔波斯〕巴哈歐拉:《隱言經》氣節
實實在在的真理,頂天立地的品格,才比什麼爵位都高。〔英〕彭斯:《不管那套》
金剛石是決不至於腐爛的。〔法〕雨果:《悲慘世界》
喪失人格的詩人比沒有詩才而硬要寫詩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法〕雨果:《雨果傳》
跪在地上爬,老是要低頭哈腰。〔蘇〕高爾基:《母親》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中〕孟軻:《孟子·滕文公下》
烈士之所以異於恒人,以其仗節以配誼也。〔中〕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有天下之大節者,然後可以任天下之大事也。〔中〕呂陶:《淨德集·東漢論》
人有欲,則無剛。剛剛不屈於欲。〔中〕朱熹:《四書集注·論語·公冶長》
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中〕洪應明:《菜根譚》
士無氣節,則國勢奄奄以就盡。〔中〕薛瑄:《讀書錄》
氣節而不學問者有之,未有學問而不氣節者有之,若學問而不氣節,這一種人為世教之害不淺。〔中〕黃宗羲:《明儒學案》
一身輕似葉,所重全名節。〔中〕李玉:《清忠譜·傲雪》
事不論大小,隻論是非。學者須令事事合理,一事不可忽略。故曰:浩然之氣。〔中〕湯斌:《常語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