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中〕魯迅:《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委曲求全的苟活不是真正的生。〔中〕郭沫若:《戰聲》

一個讀書人最珍貴的東西是他的一點氣節。〔中〕老舍:《老舍生活與創作自述·八方風雨》

挺拔的青衫不應俯首於卑微的灌木,隻應讓低矮的灌木在青杉腳下凋枯。〔英〕莎士比亞:《魯克麗絲受辱記》

我希望能夠像偉大的人物那樣去處事,決不降價以求。使我的生活的金字塔盡可能高地聳入雲霄。〔德〕波得·伯爾內爾:《歌德》

偉大詩人的態度就是要使奴隸高興,使暴君害怕。〔美〕惠特曼:《〈草葉集〉序言》

你應滿足一片麵包,勝過讓我在貴人麵前折腰。〔波斯〕薩迪:《薔薇園》

與其抱手而立伺候權貴,不如動手操勞攪拌泥灰。〔波斯〕薩迪:《薔薇園》

獅子雖然餓死在洞裏,也不吃野狗剩下的唾餘。〔波斯〕薩迪:《薔薇園》

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中〕《晏子春秋·內篇問下二十四》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中〕《孔子家語·在厄》

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慢。〔中〕王逋:《文中子·禮樂》

土能濁河,而不能濁海;風能拔木,而不能拔山。〔中〕羅隱:《兩同書·厚薄第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周敦頤:《愛蓮說》

誌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中〕餘靖:《武溪集·韶州月華禪師壽塔記》

見勢不趨,見威不惕。〔中〕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一個人不管男女,不管老幼,不管何種職業,堂堂血肉之軀,生長在天地間,應該有一股凜凜正氣。〔中〕朱伯儒:《心靈這樣溝通·致莉莉》

死多麼美啊,當我們為了祖國,為了祖國的自由獻出了自己!〔古巴〕何塞·馬蒂:《伊斯瑪艾麗約》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中〕《呂氏春秋·季冬紀·誠廉》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誌。〔中〕桓寬:《鹽鐵論·地廣》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中〕陸機:《猛虎行》

玄蟬之潔饑,不願為蜣螂之穢飽。〔中〕葛洪:《抱樸子·廣譬》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中〕陳壽:《三國誌·魏書》

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色,蘭可播而不可失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中〕劉晝:《劉子·六質》

大丈大寧可玉碎,不能瓦全。〔中〕元景皓:《北齊書·元景安傳》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中〕孟郊:《贈別崔純亮》

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中〕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中〕李朝威:《柳毅傳》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苟。〔中〕梅堯臣:《古意》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之如歸。〔中〕歐陽修:《納國論》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中〕李清照:《烏江》

鐵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論窮達生死,直節貫殊途。〔中〕汪莘:《水調歌頭》

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氣節。〔英〕莎士比亞:《特羅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正義

世上沒有比正義更偉大更神聖的美德。〔英〕艾迪生:《旅行記》

在一切美德中,正義是最有助於人類的共同福利的。〔法〕盧梭:《愛彌兒》

對不公正的豁免權永遠掌握在正義之手中。〔波蘭〕斯坦尼斯拉夫·萊克:《粗糙的想法》

受苦並不是惡,因為忍耐可以戰勝一切,世界上隻有一個善,那就是正義。〔俄〕屠格涅夫:《普寧與巴布林》

正義和善良一定會戰勝邪惡,這是永恒的、絕對的必然。〔蘇〕謝·斯米爾諾夫:《布列斯特要塞》

從外貌看來,人最高貴,狗最低賤。但聖人認為:重義的狗勝於不義的人。〔波斯〕薩迪:《薔薇園》

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

萬事莫貴於義。〔中〕《墨子·貴人》

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中〕荀況:《荀子·王製》

人而無義,唯食而已。〔中〕《列子·說符》

堅甲利兵不足以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中〕韓嬰:《韓詩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