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職業規劃”,就是根據自己的現在條件和專長,在對自身了解的基礎上確定求職目標、求職方向以及一定時期內的工作方向。是求職者把自己的興趣、價值觀、能力等和社會需要、社會就業機會不斷協調以進行自身行為的包裝,力求實現個人的目標。
1.為什麼要進行職業規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越來越多,個人職業發展的選擇機會越來越多。一個人隻有盡早做好職業規劃,認清自我,不斷探索和發展自身潛能,才能正確把握人生方向,創造成功的人生。
一個人應該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製定相應的計劃,以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就業失敗的可能性,為走向職業成功描畫最有效率的路徑。
2.職業規劃有什麼作用
良好的職業規劃是求職者經營自我的利器。通過職業規劃可以:
(1)減少焦慮和情緒波動;
(2)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更高,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3)有針對性地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
(4)不容易受到別人的幹擾,還可能給別人帶來有益的影響。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現狀是由幾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我們現在的選擇又會決定我們今後的生活。
隻有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才能真正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起到指導、促進作用。
規劃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力,它可以讓你集中精力專注於目標上,避免受外界打擾。目標是人生成功的清醒劑,大多數出類拔萃的人都是以成為同行業中的頂尖高手為目標。職業規劃的目的正是為目標的實現而服務。
3.要有合理的職業規劃理念
進行職業規劃,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職業規劃理念。那麼,什麼是合理的職業規劃理念呢?首先,職業規劃是個人與環境之間尋找一個微妙平衡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基本內容,一是對自己的了解,二是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環境的了解。做職業規劃需要以成長的心態來對待,很多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認為一輩子完了,因此變得焦慮,反而影響職業決策,此時應當看到自我成長的一麵,對發展中的自我有良好的信心。職業生涯發展中每個階段職業任務不同,探索的重點也不同。二十多歲的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要被社會接受、承認,嚐試是很重要的。但到了四十歲,可能就會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當我離去時,我希望墓誌銘上寫些什麼”,所以職業規劃不是刻板的。
今年27歲的Lucky是一名自由撰稿人,SOHO兩年。當初,Lucky以為憑著“文學青年”的功底,掙錢不是難事,可真正工作起來,Lucky卻發現,怎一個“難”字了得。
自由撰稿人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稿費,但她投的稿子經常石沉大海。
有一次,Lucky寫了一個辦公室搞笑故事係列,結果被一家雜誌社的編輯“狠狠”表揚了一通,讓她再寫一個辦公室係列。但動筆時Lucky發現,不做上班族太久,她根本不清楚現在的上班族關注什麼。
有時出去采訪,沒有單位介紹信的Lucky經常吃到閉門羹。無組織可靠、無權益可維、無單位證明……SOHO一族,浪漫背後是尷尬。
這兩天,一個朋友動員Lucky到他們公司工作,幹回老本行。坦白講,現在的她依然厭惡上班的刻板,但想想這兩年不成功的SOHO經曆,Lucky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決定。
Lucky的這種情況正是一種職業規劃不足的體現,如果一個人在求職就業之前能夠製定好合理的職業規劃,就會在職場中少走很多彎路。
許多在職工作者都有職業困惑,這正是與缺乏合理的職業規劃有關。就像大家都在忙著跳槽,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人們過多地追求外在的東西,會迷失自我,產生很多職業困惑。而合理的職業規劃正是在幫人們理清自我,理清自己和社會的關係,從而減少職業困惑。現在,大學生很難在畢業之初找到好的工作,很多時候他們是在與現實的妥協中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是一個有較為清晰職業規劃的人,剛邁入社會時他可能也會麵對一份不太理想的工作,但他會抓住機會表現自己的特長。他更多的是想如何根據環境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是抱怨,最終會克服職場中的困難,穩健地步向成功。
當你為自己設計職業規劃時,你正在用有條理的頭腦為自己要達到的目標規定一個時間計劃表,即為自己的人生設置裏程碑。職業生涯規劃一旦設定,它將時時提醒你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以及你的進展如何。一個沒有計劃的人生就像一場沒有球門的足球賽:對球員和觀眾都興味索然。
一步一步地規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