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最後的灰姑娘
為什麼偶像劇那麼受歡迎?不過是因為她給所有女孩子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
這並不是壞事,畢竟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能讓自己心動的人和事越來越少,有著那一份純真,也未嚐不是好事。
其實寫這本書最初的時候關於結局的設定,範琳和程效許是在一起的,但突然覺得類似這種的結局似乎太多了,這樣太過美好的故事也未必就是一種正能量,並不是和像王子般的人在一起人生才是圓滿的,平淡而真誠的生活,也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向往。
在現在太多偶像劇的洗禮下,我們總覺得女主無論怎麼任性無腦,都會有個完美的男主對她不離不棄,而現實中可能並不是這樣,要讓別人喜歡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讓自己喜歡上現在的自己,可能還不是最完美的,但至少要做到努力改變、進步。就算得不到心儀的他,也要想著改變後的你可以遇見更好的人。
所以我覺得,書的結局並不是一種悲劇結尾,因為沒有人知道那是不是範琳向往的,又或者說即便他們在一起了,故事也隻是停留在最美好的地方而已,後麵的生活是不是索然寡味,並沒有人知道,就像《灰姑娘》停留在和王子結婚那裏,就很機智地收住,讓人看完後有滿滿的幸福感。
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灰姑娘,大多數女孩子遇到的是陸君那樣的男孩,程效許那樣的存在可能隻有擦肩而過的緣分而已。
並不是天天在幻想著這樣的緣分,隻是覺得內心深處保持著這種少女心,就能讓人感覺永遠年輕。
我們都不再年輕,所以提起暗戀兩個字,才會覺得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青春年少的女生,可能還在經曆著我認為是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心裏有喜歡的人,任何細小的改變都是為了他,每天揣摩著他的心思,感覺自己都快得失心瘋。現在再回想起這段往事,還是覺得那麼溫暖。
步入社會後,往往就會變得現實,戀愛總是在家長的催促下,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相親或是同學聚會,無趣而乏味,隻有在電視電影或小說中,才能找到這份純純的悸動。
其實很多時候,故事的男二號反而成為了很多人的向往,好像每個單純善良的女孩身邊,總有個和他一樣溫暖的男孩子,雖然一次次被完美的男主角傷害,但那個男子總是不離不棄,而往往很多時候,很多人就選擇了這樣的一個人。
陪伴,才是最長久的深愛。
願意在任何時候都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不要總想著為了別人去改變自己太多,因為你變成的那個人,即便是他喜歡的,也已經不是你了。
當今社會,太多人喜歡虛榮與攀比,可能是不可改變的詬病,很多時候會淡忘那些最簡單的感情,比如母親的嘮叨和朋友曾經的幫助,本文中寫到讓範琳最後豁然開朗的,是一個陌生司機的一句話。她可能想著無數個夜晚,自己的父親也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吃著晚飯,可能才意識到一些最重要的東西,雖然是抱著想給父母更好的生活的借口,想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光明正大變得虛榮的借口,而往往忘記了自己連最基礎的關懷都沒有做到,這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
很多時候麵對父母的嘮叨,會覺得不耐煩,朋友曾經對你的好,會因為一件做得讓你不如意的小事而瓦解,人變得冷淡而聒噪,有時候需要那樣一個特別的時間點,一件特別的事,激發你深藏在心中所有對這些事的感動。
寫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聽Che’Nelle的《Happiness》,總覺得這首歌特別配合結局時候的感覺,兩人可能各懷著心事,走在街道上,心情跟著旋律,並不是那麼憂傷,反而是感動。
曾經美好的那段時光,無論過了多久回想起來都是一樣幸福,想念一個人,就是可以為他發很久的呆,而不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可能範琳就是年輕時候的程效許,為了愛情不計後果,而她在受傷後才意識到自己是需要被愛護的,程效許也是在讓愛她的人受傷後才體會到這一點,然而有些事後知後覺,已經錯過了最好時間和最好的人。
就像範琳說的一樣,如果不在一起了,就永遠不要在一起了。
珍惜永遠是最奢侈的懂得。
人生中永遠有數不盡的灰姑娘的故事,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是最後一個。
所以請抱著這一份期待,去等待王子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