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02年8月10日上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正式向新加坡總統納丹遞交了辭呈,這為副總理李顯龍正式接任總理鋪平了道路。

縱觀吳作棟的政治生涯,我們會發現吳作棟是一位比較保守的政治家。

就國內政治而言,吳作棟顯然非改革型領袖。他從李光耀手中承繼了威權統治政體後,並沒有從事深化民主改革。他施展親民作風,強調協商,給新加坡人民比較自由的空間,鼓勵人民使用“正確管道”提出意見,但又不願意撤除政治地雷禁區。對於公共政策,今天新加坡人民還是噤若寒蟬,不敢以身試法。

在國際社會,吳作棟亦非魅力型領袖,在國際舞台上曝光率不高,處理國際雙邊事物,手腕不強,常常需要依賴李光耀出麵。例如,過去新馬關係緊張,吳作棟就需要靠李光耀出麵,與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談判。然而,在處理SARS方麵,吳作棟政府高透明度,高效率的處理手法,為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上贏取崇高信譽。蒙蓋拉夫人

蒙蓋拉夫人,1945年9月出生於坦桑尼亞大陸姆萬紮地區馬孔戈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上世紀50年代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其父正是在這個時候積極投身於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參加了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坦盟)。蒙蓋拉夫人的父母頗有遠見,他們節衣縮食,供她上學,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對這份恩情,蒙蓋拉一直難以忘懷。由於受父親的影響,蒙蓋拉夫人從小就對政治感興趣。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學習期間,她以父親為榜樣,也加入了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畢業後,她選擇了教師職業。她的理想是要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獲取知識,擺脫貧困。因此,無論備課還是課堂講授,她都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受到學生的歡迎。自然,她出色的工作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過了一段時期,她被調任中學和教師培訓學院督導。

20世紀70年代初,蒙蓋拉夫人放棄教師職業,投身政界,曾當選為坦盟在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分部的第一任主席和東非共同體議會議員。1977年2月坦盟與桑給巴爾地區的執政黨非洲設拉子黨合並,成立坦桑尼亞革命黨,尼雷爾為該黨主席。尼雷爾很欣賞蒙蓋拉夫人的魄力和膽識,而且革命黨領導層也需要婦女參與其中。於是經尼雷爾提名,蒙蓋拉夫人當選為該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成為坦桑尼亞最高決策層中的三名婦女之一。

20世紀80年代,蒙蓋拉夫人一直在政府內工作,先後任總理辦公室國務部長、社會福利部長以及土地、自然資源和旅遊部長。1991年出任坦桑駐印度高級專員。初人政界,她親身感受到社會對婦女參政的偏見,並為此付出了相當於男人雙倍的努力。

蒙蓋拉夫人為人謙和,求實穩健。卷卷的短發,不施粉黛,樸實無華,給人的印象是一位普通的中年職業婦女。然而談到工作,她的思路非常敏捷,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顯出她的幹練和成熟。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她都看做是對自己的挑戰和機遇,絕不會退縮不前。一旦接受了新的職務,剩下的便是“爭分奪秒地埋頭苦幹”。

但蒙蓋拉夫人也不是那種隻顧工作,不顧家庭的職業婦女。她很重視家庭的價值。她說,在發展中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這是好事。我們應該保持好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家庭成員的關係應當是平等、相互幫助和理解的夥伴關係。所以她的家庭就是一個和睦的家庭。身為坦桑國家檔案館館長的丈夫和4個孩子對她都很理解,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而她隻要有空,也一定會親自下廚為全家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或帶孩子們出去郊遊,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盡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責任。她說,我還會為丈夫和孩子們唱歌呐!

1992年12月,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宣布任命格特魯德·蒙蓋拉夫人為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這項任命是世界婦女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許多人對這位坦桑尼亞駐印度高級專員的政治生涯、思想理念、家庭生活都不甚了解,不知加利秘書長為何將協調舉行這次世婦會的重任托付給她?

消息傳到坦桑尼亞,受到全國上下的熱烈歡迎,尤其坦桑婦女為有擔此重任的蒙蓋拉感到自豪。

加利秘書長任命蒙蓋拉夫人擔任第四次世婦會秘書長,肯定出於多方麵的考慮,但其中加利特別考慮的一點是蒙蓋拉夫人對婦女問題的關注,為爭取提高婦女地位所做的不懈努力。

蒙蓋拉夫人作為一名非洲婦女,對非洲婦女的苦難生活和遭遇的不平有深切的體會。她曾說過,中國有句話叫做“婦女能頂半邊天”,而非洲婦女頂的不止半邊天。非洲70%的糧食是她們生產出來的,除了承擔家務,撫養孩子,她們還為非洲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同時,這種艱苦的條件又磨煉了非洲婦女頑強、堅毅的品質。但是以酋長、長老為首領,男性決定一切的傳統社會在非洲仍有牢固的基礎。在一些黑非洲國家,婦女到死也沒有土地所有權,她們的財產繼承權得不到普遍承認。非洲的醫療保健水平低,經費少,非洲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的兩倍。同時非洲婦女和兒童麵臨著一種新的、致命的艾滋病的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超過600萬的非洲孕婦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用於防治疫病的經費卻微乎其微,而非洲每年用於武器的開支高達80億美元。蒙蓋拉夫人把這種軍火貿易斥之為“一種非人道的新型的奴隸貿易”。

蒙蓋拉夫人指出,非洲女性受教育的比例不高,性別歧視仍像曾經盛行非洲的種族問題那樣在黑非洲流行。據統計,非洲38%的婦女是文盲,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盲占50%,女孩子入學率明顯低於男孩子。蒙蓋拉夫人堅持認為,隻有婦女生活條件改善了,社會才能進步。隻有“男女平等”這一社會原則能最低限度地得到貫徹,婦女才能從她們現有的各種負擔中解脫出來,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最大阻礙就是性別歧視。

所以,隻要有可能,蒙蓋拉夫人就在各種場合宣傳男女平等,改善婦女的不利條件,提高婦女的地位。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還在學校當教師的蒙蓋拉就開始關注婦女問題了。

1975年6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開了國際婦女年世界會議,這是聯合國第一次召開專門討論婦女問題的政府間的世界性大會,即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會議通過了《關於婦女的平等地位和她們對發展與和平的貢獻的宣言》(亦稱《墨西哥宣言》)和《為實現婦女年目標而製定的世界行動計劃》。《墨西哥宣言》對男女平等下的定義是指男女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世界行動計劃》向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提出了爭取提高婦女地位近十年期間指導行動的方針和優先領域。大會向聯合國建議宣布1976—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十年”。蒙蓋拉夫人對這次世婦會通過關於婦女平等地位的宣言十分興奮,這正是她下決心追求的理想。看來,她在這個時候棄教從政,與此不無關係。她討厭別人對她發號施令,決心進入政界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她說,我想弄明白,為什麼別人要為我做決定,而我為什麼不能成為決策者之一呢。

為了落實“行動計劃”,1980年7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聯合國婦女十年中期會議”,即第二次世界婦女大會。會議審查和評價了為實現“聯合國婦女十年平等、發展與和平”的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和遇到的障礙,同時通過了《聯合國婦女十年後半期行動綱領》,特別強調就業、保健和教育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嗣後,世界各地的婦女姐妹積極行動起來,努力爭取提高婦女地位。1984年世界各大洲紛紛召開“聯合國婦女十年”終期世界會議籌備會,非洲地區籌備會在坦桑尼亞召開,蒙蓋拉夫人被推舉主持會議。蒙蓋拉夫人擔任部長雖然時間不長,但她悟性強,政治經驗頗為豐富。她主持的籌備會開得非常順利,會議強調,聯合國大會1975年通過的關於婦女十年《行動綱領》為婦女運動的未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說出了非洲婦女的心聲。蒙蓋拉夫人由此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翌年7月,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蒙蓋拉夫人擔任大會主席。這次會議是審查和評價聯合國婦女十年成就的世界會議。大會通過了《到2000年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瞻性戰略》,即著名的《內羅畢戰略》。

《內羅畢戰略》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提高婦女地位的綱領性文件,它以平等、發展與和平為總目標,為全世界婦女在2000年前進一步實現男女平等、參與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製定了以行動為主、有具體目標的方案,從全球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國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中的要求和意願。

《內羅畢戰略》建議,消除一切形式的就業歧視,取消男女在職業方麵的隔離;消除從事同樣工作的男女之間的工資差異;為缺乏資曆而難以進入生產性就業的城鄉婦女製定特別的再訓練方案。它還要求各國的規劃機構雇傭更多的婦女,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吸收更多婦女從事政府外交工作並參加決策,鼓勵婦女和男子分擔父母責任和家務。文件要求各國政府采取適當的行動,使青年婦女不受性暴行、性騷擾和性剝削;為受淩辱的婦女提供住房、資助、法律及其他服務;製止社會上對婦女的低下描寫。

世界各國婦女對《內羅畢戰略》具體建議感到揚眉吐氣,表明這次會議開得很成功。這自然與蒙蓋拉夫人這位會議主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很大關係。

從蒙蓋拉夫人在世界婦女運動方麵的傑出表現,加利秘書長相信,她是第四次世婦會秘書長的最佳人選,她一定能挑起這副重擔,一定不會辜負世界各國婦女對她寄予的厚望。

說起蒙蓋拉夫人,中國人對她倒是不感陌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稱得上是中國的老朋友。1982年以來,她曾多次訪問過中國,足跡留在北京、上海、杭州等許多大城市的街道上,同中國人打過交道,憑直覺相信中國人會辦好第四次世婦會。她對加利任命她擔任這屆世婦會秘書長感到由衷的高興。半年之後,1993年6月,蒙蓋拉夫人便率領聯合國考察團對北京進行第一次考察。同中國組委會會談,詳細了解各方麵的情況,接著又去現場參觀,一圈下來,對組委會的工作頗為滿意。第二年5月,蒙蓋拉夫人再次來華,考察後對東道國籌備世婦會的能力大加讚揚,說“中國將給世界一個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