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2 / 3)

不到一個星期,何經理便打來了電話:

“老曾,趕快再給我送四打領帶來,你原來拿來的四打領帶,可以來收錢了。”

一個簡簡單單的電話,卻意味著曾憲梓自己製作的港產貨從此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名正言順:名義正當,道理也講得通。地擺在大百貨公司的櫃台上了。

這時候,曾憲梓的領帶上所用的商標是沿用德國領帶原料廠家的隨件發送過來的統一商標“金必利”、“多必利”。

“金必利”、“多必利”是德國的一種優質布料的名稱,沒有專利,隻要用這種布料的人都可以用這個名稱。

曾憲梓必須設計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而且要使這個品牌成為名牌。

建立一個品牌並非難事,而要使這個品牌成為名牌則是難之又難的。

曾憲梓決定一定要給他的領帶起一個好名字。

為了應付日常生活所必須的開支,他每天晚上必須不停地做領帶,白天還得繼續外出推銷領帶。但是,隻要他的大腦一有空閑,他的思緒便會不由自主地轉到領帶的改名這方麵。隻要他一有多餘的時間,甚至吃飯的時候,他都會拿一支筆不停地在紙上寫寫畫畫,為他的商標和牌子尋找最好的設計。

英文字一般都是用鋼筆寫的,就是用慣了毛筆的中國人,也很少用毛筆書寫英文。而有一天當曾憲梓試著用毛筆寫出“GOLDLION”的字樣時,他突然感覺到了毛筆字的獨特,這種設計很引人注目,而且能給人留下精靈古怪但很親切的感覺。

英文名字設計好了,接下來就該著手進行商標圖案的設計了。

像設計一類的這種偏藝術性的創作,一般都是需要靈感的。而當有一天,曾憲梓看到一枚硬幣時,他的靈感來了。

他用港幣五毫子(五角錢)匾了一個外圓,又用港幣一毫子(一角錢)畫了一個內圓,然後用毛筆填充兩個圓之間的距離,形成一個如“G”字的形狀,再將兒子學幾何用的小三角尺在圓中畫出“L”的形狀。於是,一個漂亮的商標圖形就此誕生了。

這下,英文名字、商標圖案都有了,就剩下最重要的中文名字的確定了。

一天,範義忠興衝衝地來找曾憲梓,並邀他一起去澳門玩。

當時正被他的領帶的中文名字弄得焦頭爛額的曾憲梓哪兒有這份心情。但範義忠卻告訴他,一起去玩的還有幾位朋友,他準備介紹他們與曾憲梓認識。

當曾憲梓進一步得知這幾位朋友是永安公司男裝部的部長時,他明白了朋友的一片好意,範義忠是想幫他一把。

在當時,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山寨廠東主能夠有幸結識大名鼎鼎的永安公司的工作人員本來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並且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更何況現在曾憲梓麵對的將是自己未來生意的潛力之所在——永安公司男裝部的部長,這可得小心應付啊!

在去澳門的船上,大家閑聊了一會兒,便開始打麻將,不喜歡這項娛樂的曾憲梓就在一旁給他們作服務工作。他又開始考慮他的領帶的中文名字了。

一邊想,他忍不住又在一張紙上畫了起來,而且還一邊念叨著。

他的入神一下子把另外幾位玩興正濃的朋友也吸引了過來。大家明白了原委之後,便開始討論來,討論去,群策群力,幫曾憲梓出主意。

這個情景是很有意思的。幾個人坐在船上無所事事,隻是嘴裏都不知道在忍叨著什麼,反反複複的,又是千變萬化的。

這時,一位朋友一邊發音一邊說“金利連”。

曾憲梓一聽,茅塞頓開茅塞頓開:原來心裏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忽然理解、領會。,馬上興奮地接口道:“有了,有了,就叫‘金利來’,你們看這個名字好不好?”

大家一聽,都十分高興,一致讚同,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好名字。

於是,後來成為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國際名牌“金利來”,就這樣產生了。

好心情的曾憲梓做東就更熱情了。吃飯、拍照、遊玩……一趟澳門旅行,賓主盡歡,而曾憲梓也從此和這幾位部長建立了友誼。

這一趟旅行,曾憲梓可謂滿載而歸了。

他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興高采烈地拿著他的“金利來”和“GOLDLION'’去注冊。曾憲梓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了。

這幾位朋友雖然對他的事業是極為有幫助的,但曾憲梓和他們在最初的相互交往中,依然是不提他的生意。以至於在他們已經相交甚深時,這幾位朋友還不知道曾憲梓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

當曾憲梓告訴他們自己的生意是小本的手工製作領帶並自己推銷時,這幾位擁用進貨賣權的朋友馬上很熱心地說:

“我們公司也賣領帶呀,你拿一些樣品來給我們看一看,如果符合要求,我們就可以進你的貨,這樣豈不是很好嗎?”

當曾憲梓把他的“金利來”領帶擺在這幾位部長麵前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如此高質量的產品居然是香港人自己做出來的,而且還不是大型機械化操作的工廠的產品,隻是默默無聞的家庭手工業的生產者的傑作。從此,這幾位朋友對非常不一般的曾憲梓更是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說刮目相待。。

而“金利來”,這個蘊含著許多內容的牌子,就要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了,它將在不知不覺之間,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震驚著屬於它的世界,征服著屬於它的世界……

當初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創業的艱難不言而喻,而如今要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突飛猛進的世界裏,守住並繼續發展金利來市值40億的江山,則更是難上加難。

而常年辛勞的曾憲梓漸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

曾憲梓雖然深愛著他的三個兒子,但他對他們的管教從小就十分嚴格,而實際上,他教育的重心是放在人品上的。

他的三個兒子都經曆了獨立在外麵的世界裏去拚去闖的創業階段以後,回到金利來公司,然後又從頭開始,從掃地、產品生產,到包裝、送貨,一步一步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

然而,雖然曾憲梓殷切地希望兒子們能成功地接管他的事業,但他並不著意地想要把產業留給他們。

因為曾憲梓深知“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的道理,他知道如果兒子們隻是靠他的產業的話,那麼他的兒子將永遠不會有出路,不會有希望。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1955年~)生於美國西雅圖。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蓋茨從小就好學、奮進,有遠大的誌向。小學時,他被譽為“神童”;中學時,他迷上了計算機,成了編製程序的高手。1973年,蓋茨18歲,考進著名的哈佛大學法律係,但是他迷戀於計算機。1975年,年僅20歲的蓋茨,就毅然決定離開哈佛大學,與22歲的好友艾倫,創辦微軟公司,專門從事微型計算機軟件的開發工作,並擔任微軟公司的董事長。從此,他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發展這項高科技的事業中去。

比爾·蓋茨是一個創造奇跡的人物。他最先把計算機軟件產業化。他創造出了從係統軟件到應用軟件,從計算機的簡單的功能到多媒體技術,從單機應用到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個又一個技術奇跡。與此相應的是,他白手起家,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成為世界級的巨富。他的財產已經高達數百億美元。

調皮的神童

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在美國西北部城市西雅圖。父親是個有點名氣的律師,母親是位金融家的女兒。顯然,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

童年的比爾·蓋茨生著一頭黃色的頭發,一雙有神的眼睛,一隻高高的鼻子。這個身體健康的小男孩對於孩子們聚在一起的追逐和跑跳似乎不感興趣,而願意一個人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比爾的家庭是和諧幸福的。父母都很有教養。他們重視家庭生活。父親不管工作多忙,在晚餐和節假日,盡量使全家人在一起度過。在孩子們的記憶中,一家人總是利用晚餐時間,在一塊兒邊進餐,邊親密友好地交流和討論。每當這時,孩子們在父母麵前,都享有平等發表各自意見的權利。父母的發言,也僅僅是發表個人意見,而決不用命令的語氣。父母對孩子們的友好與親近,為孩子們發展自己的個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蓋茨家族在被稱作“最後邊疆”的地方度過了十多年。在這裏,老蓋茨和很多人一樣,搞起了家具經營業。他的運作方式是免費向探礦者提供家具,作補償,探礦者分一部分礦產給他。當時隻有8歲的威爾則是那些從世界各地洪水般湧入美國的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受戰爭影響,蓋茨一家搬回了普格特奈德,回到了迅速發展的海軍船塢城市布雷默頓。然後是買房,並與一個人合夥成立了一家二手貨家具公司,叫做美國家具公司,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發展成了銷售新貨的家具公司,並在布雷默頓立住了腳。

家具公司越辦越紅火:規模不斷擴大,業務不斷拓展,於是年輕的威爾當上了經理,威爾屬於典型的美國人,性格開朗,善於交際,幾乎參加過當地每一個民間組織和社交俱樂部,因此很得人心。沒多久,1925年,他的兒子威廉·享利·蓋茨第三出世了。

微軟蓋茨的父親綽號“比爾”,他繼承了蓋茨家族的企業家天賦。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和鄰居家的孩子辦起了報紙並受到了當地人很大的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報國的熱情深深地激蕩著威廉,於是他扛上槍穿上軍裝出發,並在戰爭中獲得了少尉軍銜。

戰爭結束後,他上了華盛頓大學,在那裏學習法律,後來成為布雷默頓的助理律師,並與大學裏結識的一位年輕女教師瑪麗·馬克斯韋爾結了婚。

瑪麗.馬克斯韋爾和小威廉·亨利於1951年結婚。瑪麗在布雷默頓中學教了一年初中後轉到北西雅圖繼續教書。在此期間,小威廉·亨利參加了西雅圖律師事務所。

比爾.蓋茨的父母係家族都不屬於墨守成規的類型,他們氣度非凡,文質彬彬而又樂於進取,這不能不對比爾蓋茨有一定的影響。他的父母原是上層人物,卻沒有太平洋地區冷淡的禮貌;他們很富裕,卻從不為此而炫耀,他們可以招搖過市地活著,卻異乎尋常地謙遜。在十足中產階級的韋奇伍德地區暫住後,他們搬到了西雅圖雖然宜人卻很難說是高級住宅區的裏奇景,住進一個不大的、純粹是戰後修建的那種平房。

1953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克裏斯蒂娜出生。1955年,諸聖日前夕的一個星期五,小比爾也來到了人間。

蓋茨生於10月28日晚9點多一點,他的父母昵稱他為“特伊”,以此反映出他名字後麵的三世,盡管實質上他是蓋茨第四,這是他惟一的綽號,家中的人除此以外再沒叫過什麼別的。

小蓋茨慢慢地長大了,他總是顯得與眾不同。

“蓋茨,過來和我們玩!”鄰家的孩子叫他。小蓋茨正騎在一匹玩具木馬上,前俯後仰,自得其樂。他看了夥伴一眼,“我不去,我喜歡騎木馬。”說著又加快了速度,他那搖搖晃晃的樣子,讓人看了直想笑。

似乎隻有這搖搖晃晃才能夠帶給他無限的樂趣。

後來,他一直保持這個獨特的癖好,以至於微軟公司的經理們開會的時候,一大群人坐在靠椅上都隨著他搖搖晃晃地討論問題,這成了微軟公司的景觀。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性格雖然好動,但是喜歡思考,更酷愛讀書。

這一天,母親瑪麗回到家裏,咦,小蓋茨去哪了呢?她怎麼也找不見,院子的木馬上沒有他的身影。難道在書房嗎?小蓋茨喜歡讀書,瑪麗是知道的,可是威廉的書房都是一些供成年人閱讀的書籍,他能看懂嗎?瑪麗推開了書房虛掩著的門。

果然,小蓋茨正聚精會神地坐在地板上讀書,他讀的書可不是一般兒童喜歡的連環畫,也不是童話的故事,而是《拿破侖傳記》。這讓瑪麗大吃一驚。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特納來做客,他是一位牧師,他聽說蓋茨讀了很多書,就想考考他。

“蓋茨,你讀過《聖經》嗎?”

“讀過。”小蓋茨用他特有的尖聲尖氣的聲音得意地回答。

“那你能給我背誦一段‘登山寶訓’嗎?”

“登山寶訓”是《聖經》中最冗長、最難懂的一段。有幾萬字的篇幅,沒有非凡超群的記憶力,是很難一字不漏背誦下來的。泰勒還沒有遇到過一位能夠背誦“登山寶訓”的人。

隻見小蓋茨坐在沙發上,搖著小腦袋,用他那悅耳的童音開始背誦: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就來到他跟前,他開口教訓他們說……”

聽著蓋茨朗朗有詞的背誦,特納驚呆了。

“他真是一個具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我無法想像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具有這麼高的天賦,真是不可思議。”特納說。

在學校裏,小蓋茨更是超出了同齡人許多。他總是用最少的努力得最高的分數,老師和同學們都把他視為天才,因為小蓋茨是個左撇子,同學們就都叫他“左撇子神童”。

“左撇子神童”有著遠大的抱負和誌向,是他的同學們所不能理解的,有一次他對同學說:“與其做一株綠洲的小草,還不如做一棵禿丘中的橡樹,因為小草千篇一律,而橡樹高大挺拔,昂首蒼穹。”

這一年,在距離西雅圖地麵600英尺高的太空大廈餐廳。

餐廳裏熱熱鬧鬧,幾十號人正在三五成群地議論著什麼。從人們充滿疑惑的表情上看,似乎大家都在焦灼地等待著什麼。

幾分鍾過去了,一切準備就緒。

這時,一個牧師打扮的人帶著小比爾·蓋茨走到了人群中間。老牧師慈祥而凝重,手裏攥著的小孩卻顯得神情慌張,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左顧右盼。

老牧師清了清嗓音,餐廳裏頓時沉寂下來,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老牧師的發言。

老牧師激動地說道:“今天,我特地在此設宴,款待我身邊這位年僅11歲的孩子,在我所看過的孩子中,他是最了不起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比爾·蓋茨……”。

所有在場的人頓時鼓起了熱烈的掌聲。交口不迭地稱讚這位靦腆的孩子。

這次晚宴是戴爾·特納牧師周年活動的一部分,這是一種用來招待所有那些每年接受他的挑戰並令他滿意的人的宴會。

1966年,沒有人比被稱為“特伊”的比爾·蓋茨表現得更出色。

這個美麗的夜晚記錄著一個傳統,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戴爾。特納牧師在勞倫斯堪薩斯大學教書的日子。那時,每逢一個新的學年開始之日,他總要向學生發出挑戰,看有誰能背誦《馬太福音》的第六、七章。1958年,戴爾·特納退休離開了勞倫斯,回到西雅圖做了西雅圖大學街區大學會眾教堂的牧師。該教堂建於上世紀未,是城中最古老,最有名的教堂之一,它的對麵就是華盛頓大學。

蓋茨一家是教堂的常客,而比爾·蓋茨則是特納牧師堅信禮班的成員。這一星期的星期天早上做禮拜的時候,特納牧師像往常一樣又把這個一年一度的挑戰擺到了他的學生麵前——如果有人能將《馬太福音》(即大家所熟知的“登山寶訓”的那一部分)背出來,他將在太空大廈設宴款待,同時也是他對全體會眾提出的挑戰!

時至今天,特納還清晰地記得那天下午他坐在蓋茨家的起居室裏聽他背誦,這麼多年過去了,將納還不斷地向人們講起這令人難忘的一幕……

接下來的詢問更讓特納驚訝不已,他後來回憶道:“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竟能將這段話如此流利地背下來,而接下來我的提問證明了他對這段話竟有如此深透的理解,有些章節甚至比我理解得還要精妙。總之一句話,這個孩子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感到了他的超乎尋常……”

同年秋季,另外31名大學會眾教堂的信徒也結結巴巴地背出了那篇文章,於是,戴爾·特納牧師帶領著他的32名信徒登上了位於太空大廈頂層的旋轉餐廳,以兌現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