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按照程序,曼德拉報出了自己的身份:“法官大人,我叫納爾遜·曼德拉,是原告人的辯護律師。”誰知,法官看也不看曼德拉,傲慢地說道:“我不認識你,你的資格證書呢?”
這下可把曼德拉給氣壞了,哪有這種做法,我也不是第一次在這裏辯護了,不是故意刁難刁難:故意使人為難。人嗎?台下的黑人聽眾也騷(sāo)動起來,法官大聲喝道:“肅(sù)靜!肅靜!”
曼德拉強忍怒火,誠懇地請求法官先審理案子,因為資格證書是證明律師身份的東西,是很重要的,一般放在事務所,不會隨身攜(xié)帶的。“以後我會拿來給你看的。”
法官還是不同意,這時台下的聲音更大了。旁邊的一名助理法官看到氣氛(fēn)不對,怕犯了眾怒,出亂子,忙在主審法官的耳邊嘀咕了幾聲。他聽了這番話,又瞅(chǒu)了瞅下邊的情況,才勉強同意了。
開始審理了,曼德拉向那個白人被告提了個問題。曼德拉說完了,那個白人竟然昂著頭,看也不看曼德拉,傲(ào)慢地立在那裏,好像沒聽見,一句話也不說。
按理說,這是一種藐視法庭的做法,法官應該警告他。然而,這時的法官卻麵帶微笑,竟然親自把曼德拉的問題又問了一遍,白人這時才慢吞吞地作了回答。
審問這樣艱難地進行著。最終,官司打贏(yínɡ)了,但曼德拉的心裏卻非常不舒服。
法庭內黑人受著歧視,法庭外更是如此。
黃昏,曼德拉獨自一人在街上散步。此時紅日西沉,雲霞燦爛,微風輕輕地撫慰著這座躁動不安的城市,又一個美麗的夜晚就要來臨了。
不一會兒,從他後邊過來一輛小汽車。由於這段路坑坑窪(wā)窪,又剛下過雨,車子不小心陷在前邊的泥坑中,車的主人加大油門,車子還是沒有前進半步。車門開了,下來個白人老太太,她看了看泥坑,無奈地歎了口氣。
曼德拉見狀,三步並做兩步趕到前邊,“我來幫你。”老太太見有人幫忙,非常高興。曼德拉使出了很大的力氣,終於幫她把車子推出了泥坑,可他的身上卻濺(jiàn)上了許多泥水,曼德拉生性豁(huò)達豁達:性格開朗;氣量大。,也毫不在乎。
老太太從車上下來,笑著對他說:“約翰,謝謝你。”為什麼叫他約翰呢?那時白人稱呼一個不認識的黑人都叫約翰。說著,老太太遞給他六便士,曼德拉禮貌地拒絕了。老太太覺得過意不去,硬要塞給他,曼德拉堅持說不要。於是,老太太的臉色變了,隻聽她硬梆梆(bānɡ)地說:“噢,你是嫌少,想多要點,沒門兒。”說完,把這些硬幣(bì)扔給他,鑽進車子呼嘯而去。曼德拉愣(lènɡ)在那裏好長一段時間。在老太太以及千千萬萬的白人心目中,黑人是卑劣的、愚蠢低能的,在人格上是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的。正是這種根深蒂固根深蒂固(dì):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的觀念,造成了現實生活中令人氣憤的種族歧視、民族壓迫現象。看來,要想把南非改造成一個人人享有自由、平等,黑人和白人和睦(mù)相處的美麗國家,是任重而道遠的。
從囚(qiú)徒到總統
1962年8月5日,曼德拉驅車急駛,他要趁工作之餘,趕回家裏看一下,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突然,一輛滿載白人的大轎車從左麵超過他們,然後一轉向,橫在他的車前。
車門打開,一個警察走了下來。曼德拉立即感到不妙,他連忙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已被逼進了一個死角,毫無逃跑的希望。
這時,那個白人已站到了他的車前,“納爾遜(xùn)·曼德拉,我是沃斯特警官,你被逮(dài)捕了!”他冷冷地說道,然後拿出一張逮捕證。
第二天,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刊登了這個消息,標題赫(hè)然醒目:“警察長達兩年的追捕結束,曼德拉終於被捕。”
開庭審理的時刻到了。當局起訴曼德拉的罪名是煽(shān)動煽動:鼓動(別人去做壞事)。工人罷工和在沒有有效證件的情況下私自出國。
幾天後,再次開庭。曼德拉身穿傳統服裝——披了一件貂(diāo)皮鬥篷,進入法庭。法官見狀,十分惱怒。他們認為穿鬥篷是對他們的蔑(miè)視,要求他換掉這身衣服。“尊敬的法官大人,難道法律規定當事人不準穿鬥篷嗎?”法官一臉窘(jiǒnɡ)迫,“啪”他使勁敲了一下木槌(chuí)宣布:“現在開庭!”
曼德拉早就作好了準備,他要把今天的法庭變成正義的講壇,要把政府拉到審判席上,他這個被告要作今天的“法官”。
曼德拉陳述時,法官提醒他言歸正傳。但他沒有理會,繼續說道:“我強烈反對種族主義,我將為此而奮鬥終生!現在我就在戰鬥,而且一直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應該被帶到審判台上的罪犯不是我,而是那些政府官員們!”
曼德拉的演講慷慨激昂慷慨激昂: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勢不可擋,把那些法官的氣勢給壓下去了。
然而,法庭還是判處曼德拉五年監禁。審判結束後,他被送往羅本島監獄。那裏條件惡劣,陰森恐怖,又被稱為“死亡島”。
曼德拉在島上度過了九個月的刑(xínɡ)期後,事情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這天,他在獄中放風時,看見了百合花農莊的工頭馬西法恩。百合花農莊是非國大的秘密據點,警覺的曼德拉立即感到不妙,一定是敵人發現了這個據點!
果然,第二天,一大批非國大領導人被關進了羅本島監獄。原來,非國大內部一個成員叛變了,他向政府告了密。一天下午,數百名警察包圍了百合花農莊,查抄出一大批文件,包括一份決定武裝推翻白人政權的“解放計劃”,當場有六位領導人被捕。
這樣,曼德拉在九個月監禁之後,又和一些領導人一起被提審,罪名是“陰謀以暴力推翻政府罪”。白人政權還要置他於死地,一場法庭上的較量又展開了。
唇槍舌劍的審判進行了一段時間,曼德拉他們取得了很大成功。
這天,最後辯論終於開始了。法庭外是大批手持槍支、催淚彈的警察;法庭內是座無虛席的人們,連走廊(lánɡ)上也擠滿了人。
曼德拉從容不迫地站起來,朗誦了一篇曆史性的政治聲明。
首先,他指出非國大仍是一個非暴力組織。幾十年來,他們一直避免暴力活動,現在是被逼走上武裝鬥爭之路的。接著,他大膽揭(jiē)露南非的黑人與白人的不平等。他講完後,人們鴉雀無聲,寂靜持續了很長時間。
經過激烈的辯論,法庭最後宣判的時刻到了,所有的被告都被判處終身監禁!
法庭宣判之後,曼德拉就被押往了羅本島監獄。
在羅本島監獄,有一處關押(yā)政治犯的特殊院落。這些牢房建在一處峭壁上,牢房的對麵是高達十幾米的牆壁,中間隻是很窄的一處過道。每天晚上,外邊的大門落鎖(suǒ)之後,有哨兵在過道上來回巡邏,真是插翅難飛呀!
牢房裏陰暗潮濕,僅能躺下一個人。島上的生活艱辛而單調,每天早上6點起床,然後是早飯,接著犯人們開始勞動。勞動時,動作稍有遲鈍(dùn),就要受皮鞭(biān)之苦,而且每天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否則就要受罰挨罵。除了吃飯,中間不休息,犯人們一直要幹到下午5點。晚飯和早餐、午餐(cān)一樣,都是玉米食品。曼德拉在島上生活了沒多長時間,就明顯地瘦了下來。
而且,島上還有許多不成文的規定,違反了其中的一條,就要關禁閉。曼德拉有一次就嚐到了這個苦頭。監獄裏嚴格限製犯人與外界溝通,尤其是政治犯。這也是他們折磨犯人的一種手段。
這天,曼德拉在幹活期間,突然發現不遠處的長凳上有張報紙。他的心馬上狂跳起來,來島上生活已半年了,外邊發生了些什麼,他一點也不知道。他是多麼想了解外邊的情況呀!
他瞅(chǒu)了瞅四周,飛快地跑過去把報紙藏在了衣服裏麵。好容易盼到了收工的時候,回到牢房,曼德拉激動地拿出報紙,貪婪貪婪:不知滿足。地讀了起來。
看守的腳步聲由遠而近,清晰(xī)地傳了過來,而此時的曼德拉還沉浸在這美妙的享(xiǎnɡ)受之中,竟然毫無覺察。等他看見麵前立著看守時,一切都已晚了。
結果,他被罰(fá)禁閉三天。
長期的獄中生活,沒有摧垮曼德拉他們的鬥誌,獄友們以各種方式同敵人抗爭著。
繁重的勞動,惡劣的飲食,嚴重地摧(cuī)殘著獄中人們的身體,許多人已經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各類疾病。
如果這樣下去,戰友們的身體馬上就會垮(kuǎ)掉,那樣的話,即使將來能出獄,也再不能作什麼貢獻了。“不行,夥食一定得改善!”曼德拉決定進行絕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