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6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德國老頭手裏。德國老頭按他們每個人所調查的情況仔細地看了一遍以後,向三組人宣布了最終的結果:甲組兩名應聘者一同被公司聘為正式員工。
其他4個人都迷惑不解:怎麼會呢?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地調查了,和他們甲組的人到底差到哪裏呢?
德國老頭眯著小眼兒,早就猜到了這些人心中的疑團,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剩餘兩組,如果把各自的材料互相對照一下,就會明白為什麼甲組的人被應聘上了。”
當他們互相看過對方的材料之後都很後悔。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公司給他們每個組裏兩人的材料是不一樣的,這兩份材料恰好又是互補關係。如果能把這兩份材料總結到一起,便能找到最終的正確答案。甲組兩個人就摒棄了個人主義,為了方便調查互相參考了對方的材料再進行調查,第一天他們便把正確的答案做出來了,剩餘的兩天隻不過是到市場上確認了一遍,這種工作效率和具有合作精神的員工,正是這個公司需要聘用的員工。
無疑,今天的公司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協作精神,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夠創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和高質量的服務。合作辦公之所以受到老板們如此青睞,原因是這樣的:每一個員工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麵,取長補短,互相合作所產生的效率要大於兩個員工各自效率的總和,這就是“1+1>2”的道理。一個重視合作精神的員工才有可能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擁有了這樣員工的公司,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員工是否具有合作意識,直接關係著公司能否發展壯大。
比爾·蓋茨曾經這樣認為:“團隊合作是一家公司成功的保證,也是個人成功的前提。”
的確如此,微軟的員工正是這樣工作的。例如:他們在開發Windows XP係統時,調用了微軟的500多名工程師一起來搞這個巨大的項目開發。因為這個係統中的編譯碼多而複雜,需要的正是這500多名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工程師們共同奮鬥、協作研究。即使如此,微軟都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把Windows XP係統研發成功。
試想下如果微軟的員工缺乏合作精神、各幹各的,計算機操作係統恐怕還停留在Windows 2000或者更落後的階段,整個人類文明都會倒退幾十年,這樣的價值可能誰也沒有真正估算過。
作為職場中的個體,你可能會憑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你絕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我們能善於合作,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之中借助別人的力量,我們就能把自己所不能獨立完成的工作任務解決好,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當然自己也會因此獲得高薪。
機會難得,抓住現在立即行動
高薪員工哪怕隻是一天或一個小時的時光,也不可白白浪費。
珍惜時間,提高效率,這才是最好的工作態度。
隻要我們留意觀察,我們一定會發現在自己周圍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或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一種不良習慣——拖延。
沒有一個人可以把自己拖延時間的習慣歸咎於外界因素,因為拖延時間的是你本人,受害的也是你本人。幾乎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產生的各種損失,但是,不少人卻沒有將自己的願望付諸行動,不知道自己所推遲的許多事情其實都是自己原本可以盡早完成的,因此,下一次他們依然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
為了按時上班,你把鬧鍾定在早晨7點。可是,當鬧鍾鬧響時,你睡意正濃,眼皮都不願睜開,於是起身關掉鬧鍾,又回到床上去睡,內心中說等一會兒就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久而久之,你會養成早晨不按時起床的習慣,同時,你又會為上班遲到而尋找借口,說是因為別的原因。
在工作中,做事拖延的員工絕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打的借口來辯解為什麼事情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為什麼事情該做的理由卻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代價太昂貴、太花時間”種種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夠努力、夠聰明、衷心期盼,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得多。有些人不願許下承諾,隻想找借口,他們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