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水火共製技術(2 / 2)

②改變藥物的性質,增強藥效。如遠誌等。

二、方法

1.清水煮將經過淨製的藥材先浸泡到中間沒有幹心,然後撈出,放在適宜的煮製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水,使水的高度沒過藥麵,先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保持藥物的沸騰狀態,煮到藥物沒有白心的時候,取出,切片。

2.液體輔料煮將經過淨選的藥材加入一定的液體輔料,拌勻,放在適宜的容器中煮,先用武火煮到沸騰,再用文火保持藥物的沸騰狀態,煮到藥物達到適宜的程度,輔料煮盡的時候,取出曬幹。

3.豆腐煮將經過淨製的藥物放在兩塊豆腐之間,或者把豆腐挖一個長方形的槽,將藥物放在中間,再在上麵蓋上豆腐,然後放在煮製容器內,加水到沒過豆腐,煮到規定程度(珍珠煮至豆腐呈蜂窩狀;藤黃煮至被熔化;硫黃煮至豆腐呈黑色或黑綠色)時,取出放涼,把殘餘的豆腐清除幹淨。

三、注意事項

①藥物在進行煮製之前,要大小分檔,分別進行炮製。

②注意加水的量。藥物煮製的加水量要視藥物的性質、炮製方法,炮製目的來確定,一般來說,煮製時間較長的,加水量也多,時間短的,加水量也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液體輔料煮的時候,一定要控製水量的多少適宜。防止藥物達到煮製要求後,液體沒有煮盡。也不能加水太少,否則就沒法把藥物煮到透徹。如果預先的加水量不夠,中途加水時要加開水。

③掌握煮製的火力。在煮製的時候,一般先用武火煮到藥物沸騰,然後再用文火煮,這樣可以防止水分迅速蒸發,無法向藥物的內部滲透。

④加輔料煮製的時候,一般要等汁液被吸收完之後才停止煮製,但是毒性較大的物質在煮製的時候,剩餘的汁液一般也有毒,要拋棄。

第三節法

將淨製後的藥物放在大量的沸水中,短暫地進行浸煮的方法,稱為法。此法一般用於需要去除種皮的種子類藥材的炮製。

一、目的

①去除非藥用部位,提高藥物療效。苦杏仁經過製後,種皮與種子分離,方便脫去藥物的表皮,同時高溫的環境還破壞了杏仁中的酶的存在,保存了具有藥效的苷類成分。

②對藥材的不同藥用部位進行分離。如白扁豆。

二、方法

將需要製的藥物放在適宜的帶孔容器中,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加熱到沸騰,將藥物連同帶孔容器一起放到鍋內進行加熱,等到藥物的種皮和種仁方便分離的時候撈出,浸泡在冷水中,去掉種皮,然後曬幹或烘幹。

三、注意事項

①控製水量,一般以藥物的10倍水量為宜。

②藥物要在鍋內的水煮至沸騰時投入,水燙的時間為5~10分鍾,不可過長或過短,以免影響藥效的發揮。

③製完成後,要及時曬幹或烘幹,不要使其隔夜,防止泛油和顏色變黃。

④製有安神、鎮驚、解毒的功效。常用朱砂拌製的藥物有茯苓、茯神、麥冬、遠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