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是穴位(2 / 2)

拇指同身寸法

被取穴者將大拇指豎起,以拇指的指間關節寬度作為1寸。

橫指同身寸法

被取穴者四指並攏,以其中指中

節橫紋為準,其四指的寬度約為3寸。此法常用於四肢部及腹部取穴。

體表標誌法

體表標誌取穴法是以體表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為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體表解剖標誌可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種。

固定標誌

固定標誌是指人體中由骨節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輪廓、發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如腓骨小頭前下凹陷處取陽陵泉;第2骶後孔中取下髎;腓腸肌肌腹下尖角凹陷處取承山;兩眉之間取印堂;兩乳頭連線中點取膻中;臍中央取神闕。

活動標誌

活動標誌是指人體各部分的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等體表標誌。例如張口取耳門、聽宮、聽會;閉口取下關;外展拇指,在拇長、短伸肌腱之間取陽溪等。

常用定穴體表標誌

應用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需要首先確定常用的體表定穴標誌。如果傳統體表標準術語有完全對應的解剖學術語,則直接采用,不再進行定義。

頭部

1.前發際正中:頭部有發部位的前緣正中。

2.後發際正中:頭部有發部位的後緣正中。

3.額角發際:位於前發際額部曲角處。

4.眉間:位於兩眉頭之間的中點的位置。

5.耳尖:當耳向前折時耳的最高點處。

胸脅部

6.第2肋:平胸骨角或鎖骨下可觸及的肋骨即第2肋。

7.第4肋間:男子乳頭平第4肋間。

頸背腰骶部

8.第7頸椎棘突:頸後隆起最高且能隨頭旋轉而轉動者為第7頸椎棘突。

9.第2胸椎棘突:直立,兩手下垂時,兩肩胛骨上角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

10.第3胸椎棘突:直立,兩手下垂時,兩肩胛岡內側端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

11.第7胸椎棘突:直立,兩手下垂時,兩肩胛骨下角的水平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

12.第12胸椎棘突:直立,兩手下垂時,平兩肩胛骨下角與兩髂脊最高點連線的中點。

13.第4腰椎棘突:兩髂脊最高點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

14.第2骶椎:兩髂後上棘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

15.骶管裂孔: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與兩骶角平齊的後正中線上。

上肢部

16.肘橫紋:屈肘90度時肘窩處橫紋或與肱骨內上髁、外上髁連線相平。

17.赤白肉際:手掌、手背皮膚移行處;足底、足背皮膚移行處。

下肢部

18.橫紋:窩處橫紋。

19.外踝尖:外踝最凸點。

20.內踝尖:內踝最凸點。

簡便取穴法

簡便取穴法是臨床上一種簡單易行的取穴方法。例如取血海時,被取穴者正坐屈膝,取穴者麵對被取穴者,用手掌按在被取穴者的膝蓋上,拇指尖指處即為本穴;取風市穴時,被取穴者直立,兩手下垂時,中指尖指處即為本穴;如天府穴,被取穴者正坐,前臂向前伸展,鼻尖正對的地方即為本穴。此方法是一種輔助取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