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仗就是這麼回事()(1 / 2)

3紅雪地

由於擔心被村民背回家治療的***傷員認出來,楊誌成不敢在家裏過夜。我跟他商量,決定立即返回重慶。

我倆在他家裏吃飽飯後就離開了家。打算沿著公路邊走邊爬車。走不遠就到了一個叫木梁山的地方。

不料剛拐個彎,迎麵就遇到一支部隊。我倆嚇得趕緊往回跑。

“老弟別怕!我們是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這支部隊有人朝我倆喊。

碰到解放軍了?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倆疑惑地停下來,回頭看著他們。

這的確是一支不同於***兵的部隊。雖然也是滿身泥濘,但給我們的感覺精神飽滿鬥誌昂揚。

我倆站在原地,他們已走過來。我們發現這支部隊的著裝明顯不同於***兵。也戴著帽子,但帽子是軟布的,不像***的軍帽那麼硬朗。軟布帽前麵一顆鮮紅的五角星——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諾的美國人所著《紅星照耀中國》裏提到過的鮮紅的五角星——我當時聽說過那本書但沒看過,特別引人注目。軍裝也是軟布的,跟我們身上的布料幾乎沒有差別。但皮帶捆紮在腰上,軟布軍裝就顯得格外威武。

走在前麵的軍官得知我倆準備去重慶,和藹地說:“我們就是要去解放重慶。跟我們一起打到重慶去吧!”

我心存戒備,緊張地盯著那個軍官和他的士兵,準備伺機逃走。楊誌成卻大方地問:“管飯嗎?”

“管!管飽!”軍官笑眯眯的,用力地點頭。

“行!跟你們去重慶!”楊誌成爽快地答應了他。

就這樣,我倆跟著這支部隊行軍了。軍官告訴我們,他們的部隊叫“綏遠三支隊三大隊第九區隊”,他叫孟誌清,是分隊的指導員。

行軍途中,我倆發現這支部隊絲毫不欺侮人,不強迫我們幹重活,更不拉壯丁。相反,他們很關照我們。我倆還發現他們紀律嚴明,不擾民,並且官兵一致,互敬互助。我倆很快喜歡上這位和藹可親的孟指導員,也很快喜歡上這支精神飽滿的部隊。

孟指導員把我倆托付給分隊後勤股的徐股長。孟指導員是徐股長的同鄉,又是多年的親密戰友,年紀比徐股長大一輪。他交代徐股長:“老夥計,這是兩位老百姓,拜托你負責照看好他們!”

我倆跟著後勤股的徐股長,由彭水縣沿烏江東岸西進,先後途經火爐鋪、白果鋪、小岩門、土坎,快速行軍行了七八天。那幾天晴天少,雨天多,還下起了雪。行軍真是苦啊!日也行,夜也行,一會上高坡,爬雪山,一會走溝壑,淌溪水。有時候運氣好,遇到有老百姓的村莊,孟指導員他們就跟老百姓商量,住到屋簷下、牛棚邊、地坪裏。第二天一早離開前,戰士們會自覺地幫老百姓家的水缸裏挑滿水,幫他們把牛棚、屋簷、地坪打掃幹淨。整個分隊沒有一匹馬和騾子,重機槍、迫擊炮都由人扛。很多人的鞋磨爛了,光著腳走,腳底磨破化膿流血。隊伍走過,雪地裏留下點點紅色的血跡。我和楊誌成主動幫忙,他們還總是不讓。行軍途中吃飯睡覺都是大問題。一天難得吃上一頓熱的,幾乎都是啃冷食。戰士們編了一首打油詩:“窮山惡水石旮旯,冰凍紅薯硬芋粑。要想吃上熱米飯,除非婆娘生娃娃。”睡覺總是圍地而坐,找其他人“團結團結”——擠在一起取暖。為了輕裝行軍,大多數人沒帶被子。他們圍火“團結團結”,天南海北地聊,似睡非睡地過宿。軍官和戰士都一樣。我感覺解放軍的部隊跟***的部隊太不相同了。

那七八天的行軍途中有些零星的戰鬥,都是速戰速決,並且屢戰屢勝。我和楊誌成沒看到這支部隊在什麼先進武器,不知***兵為何一觸即潰。徐股長跟我們解釋說:******不得民心,已是強弩之末。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是正義之師,所以能以正壓邪,節節勝利。後來我才明白,解放軍剿匪,誌願軍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取得節節勝利,都是因為正義壓倒邪惡。

第九區隊與三大隊的其他部隊在途中會合。我們在土坎橫渡烏江。入夜,部隊潛伏在茶園、大陸埡一帶的山林中。深夜時,迎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跟著徐股長上了一個山頭——我後來才知道,那是11月21日夜,綏遠三支隊奉命搶占了茶園的三個山頭,死死鉗住黑煞廟的***軍,為次日打響的白馬山之戰設下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