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剿匪烏龍山”(五連洞破)(1 / 2)

2五連洞破

土匪其實並不喜歡洞居生活。洞裏光線暗,難分晝夜,空氣潮濕陰冷,蚊蟲蛇蠍蝙蝠多,說話頭上嗡嗡作響,走路常常磕碰摔跤。但在走投無路時,他們往往把山洞作為最後的屏障。

“獨眼龍”本名叫彭春林,是盤踞在石洞裏的一個惡魔。當時軍部宣傳部有一名幹事也叫彭春林,一隻眼睛是“蘿卜花”[指黑眼珠受傷後留下永久性的白斑。],跟惡魔彭春林名同形似。我們常拿他開玩笑。

惡魔彭春林是***暫五師師長李蘭初的警衛團團長。汪援華向我141師師長葉健民、政委劉旭投誠後,李蘭初帶著彭春林和一些親信逃到YS縣東南角雲庵山上的五連洞內。

彭春林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是個人見人憎的惡魔。正因為如此,才深得李蘭初倚重。他幫李蘭初跟其他土匪搶地盤時,右眼中彈,僅留左眼,得了這個綽號“獨眼龍”。

雲庵山海拔高近3000米。山頂原有一庵,長年累月被雲霧籠罩,山便得名“雲庵山”。海拔約2500米的雲岩之上,有一片峻險壁陡的石洞。

這片石洞共有五個。從東往西分別叫金蚌洞、水洞、苗洞、黃泥洞和釘岩洞。洞與洞內部不相連,雖然不利於李蘭初彭春林等相互通過情況,但也不利於我軍攻洞。我軍即使攻得一洞,也不能通往其餘的洞內,必須一一擊破,方可殲滅匪眾。

李蘭初逃入雲庵山五連洞後,彭春林即召來當地手藝最絕的岩石匠們,用巨石把五個洞門堵上圍牆。那確實是匠心獨具之作,五個洞口巧妙地變成五個固若金湯的碉堡。

每個碉堡裏都備有幾百筐籮臘肉、大米、紅薯、玉米、彈藥和鴉片。

然後,彭春林令岩石匠們將崎嶇小路上修築了一道道石寨門。

李蘭初對“獨眼龍”的軍事準備工作十分滿意,大加讚賞。“獨眼龍”更加狂妄自得:“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睡大覺。攻破五連洞的人,隻有天兵!”

李蘭初把居於中央的第三個洞苗洞作為總指揮部,把最西邊的第五個洞釘岩洞作為副總指揮部。李蘭初自己居苗洞,令“獨眼龍”居釘岩洞。

1950年3月初,我141師將進攻五連洞的光榮任務交給423團。根據47軍統一部署和141師的安排,423團主力部隊派往其他集中區域。團部將擒拿李蘭初、彭春林的命令下達給了擅長打攻堅戰的2營。

為了打贏這場攻堅戰,師部從保靖422團抽來一個機炮連支援二營。

3月3日,423團2營和422團機炮連共300多人進駐雲庵山下。

聽到解放軍來打李蘭初彭春林,附近村子的老百姓興奮不已,奔走相告。附近上溶鄉、中溶鄉、上榔鄉自發組織超過千名民兵和村民申請參戰。村民們送來大米、玉米和柴火等物質。2營營長段誌傑安排戰士將這些物質折算成錢發給老百姓。

軍民心心相連,戰鬥情緒高昂。

段營長和機炮連柴連長等商定好作戰戰術後,第一天上午,五座六〇炮對著位於五連洞下雲庵山中上段的五處石寨門開炮。

轟隆隆的炮聲打破了雲庵山的寧靜。

凶殘有餘謀略不足的“獨眼龍”來不及跟總指揮部聯絡,令負責聯絡的匪兵揮旗發布命令開火,用密集的火力阻擊****攻山。

除了第三洞沒有開火外,另外四個洞裏,及埋伏在上山小路各要隘的火力齊發。“噠噠噠噠”的聲音不絕如耳。

如果是師興周,他絕不會命令開火。“獨眼龍”顯然沒有師興周聰明,他中了段營長的計。匪軍剛才的開火,極大地暴露了火力點。

匪軍這些火力點,被2營和機炮連悉數記錄下來。

接下來數天,解放軍像是被“獨眼龍”的火力還擊打怕了似的,圍而不攻。

起先,“獨眼龍”還洋洋自得,但李蘭初越來越生疑了,“獨眼龍”也不免有些忐忑。

知己不知彼,是當過師長的李蘭初的兵家大忌。雖然用石頭阻擋了解放軍上山的路,但也阻擋了匪軍下山探聽情報的路。李蘭初困在山上,感覺耳目失了靈。洞裏糧食再多,也終有吃盡的一朝。萬一****圍而不打,他豈不要出洞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