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飼養與管理(2 / 3)

解決應激反應,除了對症處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飼養管理,特別注意圈舍等的清潔衛生。

5.分群方法

分群是舍飼養羊生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分群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各種不同類型的羊隻在營養和管理上的不同要求。

分群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按年齡分群

即根據年齡大小或出生時間的先後分群。一般適用於斷奶羔羊、肥育羔羊等各類生長羊的組群。

(2)按體格大小分群

根據體形大小或膘情好壞分群。一般適用於各種育肥羊的組群。

(3)按性別分群

按照公母進行分群。公母羔羊生長至4~5個月齡時,就必須進行分群管理,以避免性早熟的公母羊混亂交配。

(4)按生理階段分群

根據羊隻所處的生理狀態分群,如空懷期母羊、妊娠期母羊和哺乳期母羊應相互分開,以防止懷孕母羊受傷害而流產。

(5)按生產方向分群

根據不同的生產目的分群。例如,留種羊和育肥羊要分開飼養,以便實施不同的飼養管理。

(6)按健康狀況分群

根據健康狀況的好壞分群。例如,生病的羊要與健康的羊分開,以避免病菌傳染,並且方便護理和治療。

(二)飼養技術

1.種公羊飼養技術

俗話說“母好隻一窩,公好出一坡”,種公羊對羊群的改良和品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種公羊的飼養要求細致周到,既不要過肥也不能過瘦,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壯、活潑、精力充沛、性欲旺盛。

(1)具體要求

飼養種公羊的人員要相對固定;對種公羊要單獨組群放牧或舍飼;種公羊圈舍要寬敞堅固,保持清潔、幹燥,定期消毒;平時認真觀察種公羊的精神、食欲等,發現異常,立即上報,以便及時處理。

(2)配種期的飼養管理

種公羊在配種前1~1.5個月,日糧由非配種期逐漸增加到配種期的飼養標準。放牧的種公羊,除保證優質草場放牧外,每隻每日補飼精飼料0.5~1千克,胡蘿卜0.5~1千克、青幹草2千克(草料分2~3次飼喂),每日飲水3~4次;舍飼的種公羊,日糧中禾本科幹草占35%~40%,多汁飼料占20%~25%,精飼料占45%,並要加強運動。

(3)非配種期

配種期過後,精料喂給量不減,增加放牧或運動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適量減少精料,逐漸過渡到非配種期飼養標準。非配種期每日每隻喂給精料0.3~0.5千克,冬春季節注意補飼優質幹草和胡蘿卜。種公羊在非配種期,雖然沒有配種任務,但仍不能忽視飼養管理工作。

(4)種公羊的利用

種公羊在配種前1個月開始采精,並要檢查精液品質。開始采精時,1周采精1次,繼後1周2次,以後2天1次。開始配種時,每日采精1~2次,成年公羊每日采精可多到3~4次。多次采精者,2次采精間隔時間需2小時以上。

對精液密度較低的公羊,可增加動物性蛋白質和胡蘿卜的飼喂量;對精子活力較差的公羊,需增加運動量;采精次數多時,每日要喂1~2枚雞蛋。

2.種母羊飼養技術

種母羊的飼養要求常年保持良好的飼養管理水平,以完成配種、妊娠、哺乳等任務。種母羊舍要求幹燥、保暖、清潔、通風良好。

(1)空懷期的飼養管理

對空懷母羊,應抓緊放牧或加強舍飼,使母羊很快複壯,力爭滿膘迎接配種。對個別體況欠佳、營養不良的羊隻,應在配種前1~1.5個月對母羊加強營養,適當補飼精料,提高營養水平,使母羊在短期內增加體重和提高體質,促進母羊發情整齊和多排卵。

(2)妊娠期的飼養管理母羊妊娠期以5個月計,分為妊娠前期3個月和妊娠後期2個月。

①妊娠前期:因為胎兒生長緩慢,需要的營養並不太多,一般的母羊可少量補飼或不補飼,高產純種母羊應補給精料0.5千克,並注意補充多汁飼料。

②妊娠後期:胎兒生長變快,妊娠母羊和胎兒共增重7~8千克。為了滿足妊娠母羊的生理需要,除抓緊放牧外,應加強補飼,每隻每天補飼精料0.4~0.8千克,青幹草1.0~1.5千克,青貯飼料1.5千克,並注意補飼胡蘿卜、食鹽。臨產前7~8天不要在遠處放牧,以防分娩時來不及返回羊舍。

妊娠後期的母羊,要防止擁擠、滑跌、跳躍;不要無故捕捉、驚擾羊群,以防造成流產;發黴、腐敗、變質、冰涼的飼料不能飼喂;後期要減少青貯飼料的喂量。

(3)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哺乳期一般為60~90天,分為哺乳前期(產後2個月)和哺乳後期。哺乳期母羊營養好,奶水充足,羔羊發育好、抗病力強、成活率高。母羊營養差,泌乳量必然減少,不僅影響到羔羊生長發育,而且自身也會因消耗太大而很快消瘦下去。

母乳是羔羊重要的營養物質來源,尤其是出生後15~20天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物質來源,因此要保證母羊營養需要,以提高產乳量。

①哺乳前期:產雙羔的母羊和高產母羊每天補給精料0.6~0.8千克,優質幹草1千克,胡蘿卜0.5千克;產單羔的母羊每天補給精料0.4~0.5千克,優質幹草0.5千克,胡蘿卜0.5千克。

②哺乳後期:母羊泌乳力下降,加之羔羊有了采食能力,一般母羊可酌情補給精料,純種高產母羊每天應補給0.4~0.5千克精料。

哺乳母羊放牧時間由短到長,距離由近到遠。羔羊斷奶前幾天,要減少母羊的多汁料、青貯料和精料飼喂量,以防乳房炎的發生。哺乳母羊的圈舍應經常保持清潔幹燥,胎衣、毛團等汙物要及時清除,以防羔羊吞食後生病。

3.育成羊飼養技術

如果育成羊飼養管理不到位,營養不足,就會影響其一生的生產性能,甚至使性成熟推遲,不能按時配種,從而降低種用價值。

育成羊是指羔羊斷奶後到第1次配種的羊,多在4~18月齡之間。羔羊斷奶後頭5~10個月生長很快,一般情況下,公羊可達20~25千克,母羊可達15~20千克,營養物質需要較多,隻有滿足營養物質的需要,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

對育成羊應按性別單獨組群放牧或舍飼。斷奶的同時不要斷料,在斷奶組群放牧後仍需繼續補喂幾天飼料。在冬春季節,除放牧采食外,還應適當補飼幹草、青貯飼料、塊根塊莖飼料、食鹽及飲水。舍飼時,一般每隻羊每天飼喂精料0.2~0.5千克,按公母羊的月齡大小和飼草好壞,精料給量可適當調整。

4.羔羊培育技術

羔羊培育是養羊生產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養羊生產高效益的關鍵,必須重視羔羊的培育工作。

(1)初生羔羊護理

初生羔羊體溫調節能力差,對外界溫度變化極為敏感,因而對冬羔及早春羔必須做好初生羔羊的保溫防寒工作。羔羊出生後,讓母羊盡快舔幹羔羊身上的黏液,母羊不願舔時,可在羔羊身上撒一些麩皮即有效果。母子羊舍要溫暖適宜,一般應在5℃以上。溫度低時,應設置取暖設施,地麵鋪一些禦寒的保溫材料,如柔軟的幹草、麥秸等,並注意檢查門窗牆壁是否密閉,有無賊風侵襲。

羔羊出生後,應盡早吃到初乳,這對增強羔羊體質、抵抗疾病和排出胎糞具有重要作用。

(2)羔羊的哺乳方法

①人工強製哺乳:對於無護羔經驗或母性差的母羊,必須人工強製哺乳,即把母羊保定住,把羔羊推到乳房跟前,羔羊就會吮吸乳頭,幾次之後羔羊就能自己找母羊吃奶了。

②保姆羊代乳:對於缺母乳或無母的羔羊,應為其找保姆羊,即讓死羔的或產單羔奶多的母羊喂養。開始時要幫助羔羊認奶,母羊認子。為避免保姆羊拒絕羔羊吃奶,可把保姆羊的奶汁或尿液塗抹到羔羊頭部和後軀,混淆母羊的嗅覺,經過幾次之後保姆羊就能認子哺乳。

③人工輔助哺乳:對於一胎多羔母羊,要采用人工輔助哺乳的方法,讓每一隻羔羊都吃到初乳,使每隻羔羊成活,否則一胎多羔也就沒意義了。

(3)羔羊的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可用牛奶、山羊奶、綿羊奶、奶粉和代乳品等。用牛奶、羊奶喂羔羊時盡量用新鮮奶。

用奶粉喂羔羊時,應該先用少量溫開水把奶粉溶開,然後再加熱,奶中可加些魚肝油、胡蘿卜汁、維生素等。

人工哺乳務必做到清潔衛生,定時、定量、定溫(35~39℃)。哺乳用具要定期消毒。

人工乳的溫度一定要掌握好。溫度過高,容易傷害羔羊;溫度過低,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拉稀、臌脹等。

人工乳的濃度主要通過觀察羔羊的糞尿來確定,特別是在人工哺乳第1周要注意觀察。如果羔羊尿多,羊舍潮濕,則說明乳太稀;尿少、糞呈油黑色,黏而臭,則說明乳汁太稠,應作適當調整。

人工乳的飼喂方法:羔羊的全天喂奶量相當於體重的1/5為宜。初生羔羊每天人工喂6次,夜間睡眠可減少次數;10天以後每天喂4~5次;20天以後羔羊即可采食草料,每天喂奶次數可減少到3~4次。

(4)羔羊的開食

羔羊15日齡就可以開始訓練吃料,以刺激消化器官的發育。在圈內可安裝羔羊補飼欄,讓羔羊自由采食。少給勤添,待全部羔羊都會吃料後,再改為定時、定量補料,每隻每日可補喂精料100克左右。

1月齡後,羔羊逐漸轉變為以采食為主,除哺乳、放牧采食外,可補給一定量的草料。1~2月齡每天喂2次,補精料150~250克,3~4月齡每天喂3次,補精料250~350克。羊舍內設水槽和鹽槽,也可在精料中混入1%的食鹽和1%~2%的礦物質飼料。

羔羊的開食飼料要多樣化,最好有豆餅、玉米、麥麩等3種以上混合飼料和優質幹草及苜蓿、青割大豆等優質飼料。胡蘿卜切碎與精料混喂,羔羊最愛吃。

(5)羔羊的斷奶

羔羊斷奶時間一般不超過3月齡。我國一些地方羔羊生後45~50天實行早期斷奶,斷奶後飼喂植物性飼料,或在優質人工草地上放牧。有的國家對羔羊采用超早期斷奶,即在生後1周左右斷奶,然後用代乳品進行人工哺乳。羔羊斷奶多采用一次性斷奶方法,即將母子分開後,不再合群。母羊在較遠處放牧,羔羊留在原羊舍飼養。母子隔離,經過4~5天斷奶即可成功。羔羊斷奶後按性別、體質強弱分群放牧或舍飼。

早期斷奶有利於母羊恢複體況,及時準備配種,也能鍛煉羔羊獨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