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齊地暴長,長丈餘,高一尺。(《禦覽》八百八十引《紀年》:“周隱王二年,齊地暴長,長丈餘,高一尺。”)
魏以張儀為相。(《史記·六國表》赧王二年,張儀來相楚。此誤以為相魏。)
三年,韓明帥師伐襄丘。(《水經·濟水注》引《紀年》:“魏襄王七年,韓明帥師伐襄丘。”)
秦王來見於蒲阪關。(《水經·河水注》引《紀年》:“魏襄王七年,秦王來見於蒲阪關。”)
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舟三百、箭五百萬及犀角、象齒。(《水經·河水注》引《紀年》:[詩銘案:“引紀年”三字原脫。]“魏襄王七年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萬、犀角、象齒焉。”)
五月,張儀卒。(《史記·張儀傳》索隱引《紀年》:“梁哀王九年五月卒。”)
四年,翟章伐衛。(《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紀年》:“梁哀王八年,翟章伐衛。”)
魏敗趙將韓舉。(《史記·韓世家》索隱引《紀年》,敗韓舉在威侯八年,說見《古本紀年輯校》。)
五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水經·洛水注》引《紀年》:“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
六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酸棗。(《水經·濟水注》引《紀年》:“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溢酸棗郛。”)
楚庶章率師來會我,次於襄丘。(《水經·濟水注》引《紀年》:“魏襄王九年,楚庶章帥師來會我,次於襄丘。”)
七年,翟章救鄭,次於南屈。(原注:此年未的。《水經·河水注》、《漢書·地理誌》注引《紀年》:“翟章救鄭,次於南屈。”不雲何年。)
八年,秦公孫爰帥師伐我皮氏,翟章帥師救皮氏圍,疾西風。(《水經·汾水注》引《紀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孫爰帥師伐我,圍皮氏,翟章帥師救皮氏圍。疾西風。”)
九年,城皮氏。(《水經·汾水注》引《紀年》:“魏襄王十三年,城皮氏。”)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秦拔我蒲阪、晉陽、封穀。(《史記·魏世家》:“哀王十六年,秦拔我蒲阪、陽晉、封陵。”索隱雲:“《紀年》作晉陽、封穀。”)
十三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將軍、大夫、適子、代史皆貂服。(《水經·河水注》引《紀年》:“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
十四年。
十五年,薛侯來會王於釜丘。(《水經·濟水注》引《紀年》:“魏襄王十九年,薛侯來會王於釜丘。”)
楚入雍氏,楚人敗。(《史記·韓世家》集解:“《周本紀》赧王八年之後雲:‘楚圍雍氏。’此當韓襄王十二年、魏哀王十九年。《紀年》於此亦說:‘楚入雍氏,楚人敗。’”)
十六年,王與齊王會於韓。(《史記·六國表》赧王十六年,魏哀王二十年,魏王與齊王會於韓。)
今王終二十年。(《春秋經傳集解後序》:“《紀年》:今王終二十年。”《史記·魏世家》索隱:“《汲塚紀年》終於哀王二十年。”)
——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