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創立學說

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前公元376年),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自然科學家。姓墨名翟,相傳是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又稱魯國人。他出身貧賤,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黑翟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居民家裏,他從小就愛學習、愛勞動。他小時候,住在山裏麵,上學很不方便,隻好跟隨父親學認字。除認字以外,他還學紡織製造的手藝。他天性聰明,不管什麼手藝,學兩次就會了。就在13歲那年,為了生存,他跟隨父親,找到了一份編織草鞋和竹筐的工作,因他手藝好,編織出來的東西經久耐用,銷路很好。因此,父子倆的日子還過得下去。

但是,墨翟並不滿足於眼前的生活。他在編織之餘,打聽到附近一個傳授武藝的高手,於是就去拜他為師,學習武藝。到他將近20歲時,他已經練得一身好武藝。此時,他已經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勇士了。他曾經學習過儒術,因不滿其煩瑣的“禮”而另立新說。他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這時,慕名來投奔他學藝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他在墨石山上開館招收徒弟,他設有文武學館:文館是講授他的墨家學說。他講學以口傳授,注重親自動手實踐。他在上麵講,弟子在下麵專心做記錄。武館是墨翟傳授防身武藝和手工工藝的地方。所以,他的弟子很多,經常有二三千人跟他學習,而且這些人最後都能成為文武兼備或有一技之長的人。

他曾給弟子講“摩頂放踵,利天下者為之”的思想,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對人們有利益的事,全身從頭到腳被摩傷,我也會做。”他有幾個弟子,因家裏很窮,就邊做工邊學習,他知道後就親自上門去講學。往返走幾十裏山路,腳都打了許多泡,他仍照樣每天堅持去。這事情被魯班知道了,魯班就把家裏養著的一條騎牛送給墨翟。這頭牛長得很壯,兩隻大眼能放射出青藍色光芒,而且力大無窮,又善於行走,任何野獸都不敢靠近它,所以被人們稱為牛王。

有一天,有個叫吳慮的人,到墨石山文館來找墨子,想問一下墨學和儒學有什麼不同。不巧,墨翟不在家。他的弟子相裏氏告訴吳慮說:“儒學主張人有三六九等,我們墨家不反對等級,但反對儒家所說的等級;我們主張兼愛、節葬、不要打仗;儒家主張生死由命,生、死、貧、富都是人的天命,而我們墨家,認為這些是可以改變的,並且不信鬼神。”

吳慮覺得很有道理,點頭表示讚同。

相裏氏接著又講:“儒家主張禮樂教化,讓富人浪費財物;而我們墨家,反對不勞而食,主張節儉。儒家主張說古話、穿古衣;我們墨家不遵守古道,主張創新……”

這時,吳慮提問說:“你說的這些都很好,請問還有什麼不同?”

相裏氏越說越多:“孔子遵信命運鬼神,天子得祭天,庶人隻準祭灶神、祭鬼、祭父母。我們墨家是:主張人不分貴賤,都可以祭天和祭眾鬼神。儒家認為庶民最賤……”

作為庶民的吳慮,聽到這裏,很生氣地說:“沒有庶民耕田種地,便是做了天子,也要喝西北風,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反倒成貴人了?真是怪事。”

相裏氏說:“我們墨家就不同了,我們主張人人平等、互相友愛。”

吳慮聽了這些,很高興,認為墨家比儒家好。

墨子發明染布法

墨子曾經到炎人國遊說。炎人國貴族階層中不出人才,偏偏在下層百姓中人才輩出。墨子聽說後,對國王說:“大王可知當官的人不是永遠尊貴,老百姓也不是永遠都下賤。官本是普通人變的。若沒有普通的人,就變不出官來。像泉水一樣,水可貴,泉更可貴。普通人有什麼賤的呢?”

炎人國國王點頭說:“聖人說的非常正確!”他接著問墨子:“以你的高見,我炎人國將怎麼辦呢?”